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哲学随想|谁曾经最接近最终真理?
【推文作者】:不爱写论文的喵君
【评论者】:梦也馆长
作者有知识广度,由古到今,贯穿东西,落脚于最终真理的不可触及,引人思考。
“现代哲学不再寻求真理,而是转向看到共同理解的可能性。”这是我认为全文最重要的一句话。
共同理解的可能性,与我们平常说的“共识”有几分接近,但也不完全相等,因为前者强调的是一种可能性,即同时存在无法共同理解的可能,于是就多了几分辩证意味。
哲学发展至今,对于本体论层面的真理的探讨,恐怕早早地让位给了自然科学。科学大发展前的哲学的本体论思考,往往由于过于混沌而最终跌入到形而上学的陷阱。受困于认知科学的进展缓慢,所以在认识论层面还有哲学的一席之地。同时,自然科学的最无力之处,即是无法言明人类的生存意义——或者说科学所提供的源于自然选择的自私基因论太过冰冷,难以为多数人所接受,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纷繁复杂的文化模因,哲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思哲学的开枝散叶,将我们的目光从思考世界的本源和认识的边界,转向了如何改造世界。于是在循环上升的认识与实践的互动之中,人们得以逐渐逼近那个永远无法触及的真理之门。
然而马克思的哲学终究也只是一部分的圭臬,于是我们就不难发现,“共同理解”同样是极难达成的愿景。
“共同理解的可能性”之中隐含着的达成“共识”的希冀,在公共政策语境下更为常见。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倘若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恐怕就是一盘散沙而难有合力。于是我们看到,即使是移民国家,仍然要寻得称为“民主”的普世价值,不止用于内部治理,更希望远销全世界。
最近频发的异常天气时常令人感慨,即使是这目之所及的气候异变,仍然是他者眼中的阴谋与谎言。
最终真理无法触及,共同理解的可能性,或许也要看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围界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