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00字,非常抱歉,大概会花费您8分钟时间
最近在看刘飞老师写的《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这本书,感触很深,就一直想写点什么,算是一种心得体会吧,目前书还没有看完,在用户体验部分,主要是想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再结合这两年自己工作中同样的问题,总结自己做的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归纳改进思路。
注:《从点子到产品》作者刘飞,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硕士,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
办公实拍在入产品行时也看过几本关于带新人入行的相关书籍,如苏杰老师的神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MartyCagan的《启示录》,都有值得吸收的好东西,但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入的印象,直到看到《从点子到产品》,说来也可笑,这本书最开始并不是我自己想看的,而是书城的管理员推荐给我的,当时就随便翻了翻,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哈哈 ,再说好像就是给书打广告了,下面言归正传。
正好上班有点闲暇时间,想想就写点关于点子到产品的东西,来谈谈从点子出发到产品诞生的过程和应该抓住的重点,主要从点子、需求、用户到MVP的整个过程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从0到1的过程。
点子
不敢说全部,但绝大多数好的产品是建立在好idea前提下的,同样很多产品也是死在这个idea下面,光有点子无任何意义,需要我们全方位的了解调研这个点子的可行性,如需求、市场、拓展性等方面,这就涉及到点子的六个板块,分别是市场的存在、需求的存在、用户的存在、提供的可能、发生的场景及接受的意愿,
1、市场的存在:好的点子都与市场前景有关,比如九十年代阿里巴巴的起步,这两年顺风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的遍及,都是赶上了好市场,所以任何产品要想营销就必须要有市场,而有没有市场就是从点子开始需要调研的,市场的存在指的是点子的市场是否成熟,用户群是否存在等,比如电商行业现阶段就非常成熟,但VI、大数据行业目前则在快速发展阶段,还不是很成熟。
2、需求的存在:需求的存在指的是这个点子是个人的臆想还是真实的发现,如果是个人臆想而没有结合市场需求,那也是违背市场需求原则的,说个段子,讲的是“如果有人拍着大腿说,‘要是有个XXX产品就好了!’那这样的需求则是真实存在的”,但普通人并不能一眼就看出市场的存在性,这就需求我们调研需求、分析需求、深挖需求,只有对需求彻底分析清楚才能说明点子的真实性。
3、用户的存在:比如有个好idea,市场也足够成熟,需求也真实存在,那就能落实点子的真实性了吗?当然不行,比如上门理发,市场已经足够成熟了,也有这个真实需求,但落实到每一个用户仔细想想,真的有用户会需要上门理发吗,对用户来说等待时间、最后的清洁、理发师质量都是未知的成本,显然这个用户群是很小的,他们是不能完全支撑我们产品存在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4、提供的可能:提供的可能是指对这个点子衍射出的产品提供内容足以支撑产品运营的可能性,比如新闻类产品就是提供足额的新闻内容,那比如外卖产品则更多内容是由商家提供的,供用户进行选择,那我们就要现实的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可以提供内容来足以支撑我们产品的运营。
5、发生的场景: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市场上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功能或工具,也是免费提供,但是有些就是没人使用,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这些强大的功能并不切合真正的使用场景,也就是说用户找不到恰当的时间来使用它,即便是用户认可你设计产品所提供的功能。
6、接受的意愿:很多产品即思考到了市场,也思考了到了用户,但为什么产品还是用户量少,就是用户不愿意接受它,感触最深的是金融行业,中国的金融行业2014年开始飞速发现,但为什么老百姓大多不愿意接触金融产品,这是个现实存在也很矛盾的问题,所以我们也需要考虑用户接受产品的意愿。
需求
当有了好的点子,也调研了相关市场及用户可落地之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则是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是产品经理日常的工作和主要内容。但用户表达的需求往往并不是诉求,而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对需求进行深挖,不断的假想自己就是用户,以及真正到用户场景下体验都是发觉需求本质的好方法,具体可以划分为两点,一个是基于场景深挖需求,另外一个是基于人性深挖需求。
1、基于场景深挖需求:需求往往要立足于真实的应用场景,而不是理论基础的凭空想象,如果你谈需求时,想到的不是具体的画面、不是真实的某个用户、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是一道道公式或各种图形,那多半你这个需求还没有分析到位。
2、从人性本质深挖需求:人性是人的本性、人的感情和理智,是我们要发掘出来需求的根本源头,往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抓住需求的核心,而不只是停留在需求的表层,人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分析:逐利心理、两性吸引力、懒惰、虚荣心、共情心理、社交货币、安全感这七个层面,我们需要分析需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然后去满足这个本质,而不是用形式上的花样和心理上的充实感作为衡量需求的标准,只有解决了问题的本质,产品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在研究利用人性方面分别举两个例子,一个是QQ会员或各种钻石,QQ利用人性的虚荣心设计了各种浮夸展示方式,比如充会员之后QQ会显示为红色字体且展示在所有用户前列,然而没有一点实际作用,用户量却很大,这就是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另外一个是游戏产品,在史玉柱开创游戏先列之前,付费游戏大多是付了费之后才可以玩,但是史玉柱改变了这种营销思路,所有用户都可以玩,但是在游戏当中会推荐游戏装备,用户也分成了付费用户与普通用户两类,这也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用户
这里谈到的用户是指产品的用户,是想表达如何研究用户,用户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用户,是一系列方法的笼统称呼,凡是能够协助我们理解用户并加以研究得到的结论,指导我们设计产品和优化产品的方法和工具都可以算的上是用户研究分范畴。也就是说能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方法或工具都叫用户研究,用户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好的产品,具体用户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每个相关的书上也会有介绍,常用的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可行性测试、数据分析四种方式。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以问卷的方式在线上发起相关活动,征集相关结果,达到了解用户的目的,问卷调查也是最常用的研究用户方式之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二个是节约时间及精力成本。但往往问卷调查的结果难以预测,这就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有关,只有明确了最后想要达到的结果,才能设计出相应的问卷,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比如尽量少让用户做问答题,让用户减少思考时间等。
2、用户访谈:要想深入的了解某些用户或用户群体,单单就问卷调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用户访谈,也是最长用的了解用户方式之一,当然有多种形式进行,比如约个用户到咖啡厅喝杯咖啡聊聊天,或者约几个用户到公司举行个小型联谊会等,具体划分为单人访谈、多人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的目的也分为多种,大致分为了解用户群体、了解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意见以及特殊主题,当然很多时候访谈目的是重复的。
3、可行性测试:相对于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可行性测试需要建立在某些已经成型的产品实体上,比如Demo或MVP(简易版的可用产品),让用户真实的进行体验,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当然我们也需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观察用户神情的变化,比如用户发现好用的功能时肯定是面带喜悦的,不然则相反。
4、数据分析:刘飞老师说的一句话是“好的产品经理要对数据敏感”,一个产品会涉及很多数据,比如用户注册数,用户留存率、日周月PV值、功能点击量等,产品经理要着重关心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所留下的数据,比如对某个新加的功能的点击量等,具体产品则需要关心特有数据,比如外卖产品者需要关心下单量及好评率,电商产品则需要关系下单量及下单完成度等。
最好的用户研究,就是自己成为用户
产品
恭喜你,有好点子,也有市场有需求有用户,也对需求足够清晰,对用户足够了解,那最后就需要拿出解决需求的产品,也就是产品功能设计,这里谈的主要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定义是指“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简单电说就是产品或系统用起来让用户觉得方便实用,有几个关于产品体验的原则,分别是可用性、有用性、可找到性、可靠性、可获得性、满意度和价值性,具体涉及用户体验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谈了,《用户体验设计》这本书对用户体验进行了详细直观的阐述,这也是产品经理必读的一本书。
上面从点子到产品阐述了一些个人理解,主要还是看了刘飞老师的书之后的一点启发,当然对任何职业的热爱都是循序渐进的,产品岗位尤其如此,产品经理往往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一环,相当于一个发动机,要给团队所有成员注入活力,当然也要有足够的兴趣才会有耐心深入研究,才能在比较艰难的时候支撑下去。
PS:小编是一枚奋斗在二线城市(重庆,魔幻3D城市)的产品汪,希望各位产品咖能够指点一二,共同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