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三届北京夏令营活动特记
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八时,休宁。阳光从桂树间瓢泼而下,我盈着笑站在街角。一个个背包戴帽,携手拽包的同学和老师,与我在休宁中学公寓楼不期而遇,踏上了去往京都的旅途。在那时我从未想过,旅行对我们,其实是依恋的必需品。
旅途首先是景。 这个城市用亲呢温和的怀抱拥抱了我们,将她的动人如琴筝般娓娓奏来。一路风景,从高铁站走出,蜂拥而至的是北京的朝阳。露水将这个城市包裹在一片和煦中,汽车的鸣笛与攒动的人声是安然中几颗闪耀的明星。我们坐过大巴,走过长路,乘过木船,一路赏天桥风采,沾槐花满肩,品荷塘藕香,惹雨露芬芳。驻足赏景,清华北大,让我想起江南翩翩才子,腹藏诗书历史,执一纸扇傲然而立。受敬仰而不骄纵,经沧桑而不萎靡,才气横溢,满面阳光。居庸关长城,让我想起油画《父亲》,托尔斯泰笔下的樵夫。他为历史所洗刷,为战火所炼淬,不动声色的屹立于华夏大地,沉默而气宇轩昂。有一种风景,无需词藻,便让人心生敬畏,试图征服。新浪公司,是从古建筑群和浓重的历史气息中脱颖而出的奇葩。她又像是希腊神话中睿智神勇的雅典娜女神,像一座高而富丽的山脉。富足、开阔、创新。时尚现代化的布局、别出心裁的“新浪之眼”信息窗,人性化与技术化的高度结合,让建筑、科技走进人心,不再冷漠。大厦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它们往往下层为现代窗格,配有电梯,最上层却是雕梁画栋,是京城最古老、最动人的旧时风采。古今结合,让我在耳目一新的同时,更是感动不已,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令我真切领会到了这个城市的诚挚与人情。
旅途难忘是教育。作为被父母的羽翼所庇佑着的独生子女,我们鲜少能体会风雨浪涛,更多的还是温室里无关痛痒的喷泉阳光。我们的被教育存在空白,人生存在短板,我们空有皮囊而无自主的灵魂所在。一次旅行,却给予我父母无法给的刻骨铭心的教育大会。七天住在北京,第八天返程。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这样长的旅行,也是第一次独自离家远行。当紧张大过兴奋,疲倦胜过期许,现实打破梦境,我们站在偌大的北京城,发现一切都是陌生的。而我们的地位是什么?不过是孤独的,来自异乡的游魂。当我被长城的陡峭难倒,为窄小的寝室纠结,对上台演讲与唱歌爱莫能助,最终,是伙伴、老师、朋友助我迈步向前。他们或许不曾讲述晦涩的人生大道理,但那一颦一笑、一声一息,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崭新的、鲜活的、触动人心的教育。于父母,他们的教育大多带着心疼、溺爱,是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想累了孩子半分的无实践式教育。于同学,他们的教育无关亲情,并非怜惜,而是与你共同进退。偶尔拍拍你的肩,念叨几句“好累啊好累啊”,而后一路陪你坚持下去。他们的教育是身体力行,是尊重,是给你勇气。于老师,他们对你的教育则是温暖的鼓励、中肯的评价,“你们很棒了”,“再坚持一会儿,你们可以的”。他们给了你信心和判断力,让你继续抬起脚目光灼灼地前行。这些不同于父母的人,让我不再被动地长高了个子,变化了相貌。相反,他们让我主动成长,主动挑战,尝了苦头,且奋力寻找甜头。这些生命中多姿多彩的人给予我不同的教育,因为有这样多的人是我生命中的领路者,是我的人生导师,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懂得更多。他们或身体力行、或循循善诱、或幽默风趣、或与我一般稚嫩,却都让我离完人更近,浅薄更远。
旅途难忘在经历。第一次住宿舍、第一次理行李、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第一次自己解决穿着打扮、第一次自己管理行囊……这些经历让我拥有更多自豪的快乐,让我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让我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让我和伙伴走的更为亲密,让我更加有担当。我在历史的潮涨潮落中漫步,从“天下第一雄关”到故宫、圆明园,从京师大学堂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从新浪公司到芝加哥大学北京分部,我领略了大国韬略,世界雄风,历史变迁,制度兴革。我的心仿佛无限放大,视野似乎更长远。正如毕淑敏所说,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正是因为不断的旅行与欣赏,我们才能不断向前,垂首过去。我们的心因此才能千锤百炼、海纳百川。
一趟千里之行,让我看到自己的渺小,人情的伟大。让我知道自己的眼界之狭窄,世界的范围之辽阔。让我看清前方的路,走好脚下的路。我开始懂得看路上和前方的风景,聆听不同年龄人的教诲,体悟种种或苦或甜的经历。在现在的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之井的直径。我们需要不断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丰满情感,丰盈头脑,丰盛志气。我们都是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
天命所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