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改佛系态度,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焦虑。起因是,听说我儿子要上的小学竞争比较大,不仅要面试还要笔试。啥情况?要笔试?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十分吃惊。儿子现在读大班,大字还不识几个就要笔试,那肯定没戏。
怎么办?还是赶紧补起来吧。于是,汉字、拼音、英语、数学APP都在Pad上装齐,应有尽有,内心还不禁暗喜,这些APP的设计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自己也就轻松多了,坐享其成。
结果是,这些APP的确不错,小朋友刚接触时兴致盎然。但是,这股热乎劲持续不了几天,最终敌不过动画片的魔力,再次回到电视机前。
如果我盯着他呢?让他每天必须把这些内容都要学一遍。可是,这种方式未免太粗暴,搞不好会让孩子早早厌学。不是说,孩子就像海绵一样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吗?为啥,我家孩子只对动画片和Pad上的游戏充满着无尽渴望呢?
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同样没有主动性?
于是,我开始询问别人家的孩子,结果让我更加焦虑。高中老师家的儿子 ,今年小学二年级,他在幼儿园时就认识不少汉字了,午休时间睡不着他就自己抱着书看,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赶紧请教育儿经吧。可是,老师告诉我,他工作比较忙没多少时间陪伴,是孩子自己主动在学。
那这是我家孩子的个体问题?
仔细一想,也不对。虽然我家孩子不太爱看书,但他很爱听故事,关于恐龙的、人体的、地球的、世界各国的……一旦听起故事来就会非常专注,喊他多少遍都听不见。
也许,面对这个偌大的世界,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有些是以视觉为主、有些以听觉为主、还有些以触觉为主。每个孩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认知途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改变。
这样说来,或许我儿子不爱看书看听故事,也是他现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呢。由于不识字,所以书也看不懂,光是图片已经不能再引起他的兴趣了。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他总是要我陪他一起看绘本,让我帮他读文字内容。他渴望知道更多更深入的内容,这一点通过"看"行不通时,通过"听"就可以,因此他总是乐此不疲地把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
这也说明他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细细再想,他总是喜欢指着路边的广告牌问我上面写着什么,让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给他听,这不就是孩子认字敏感期的信号吗,可都被我给忽视了。
原来,我的焦虑源头还是自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没能做到细致观察,没能根据孩子当下的特点去帮助他,没能做好引导,还盲目地以单一标准去要求他。
最近在看蒙台梭利的书,里面有一段内容同样很有启发。书中写道,疲劳问题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学校里,孩子学习时很快就会感到疲劳,提早进入这样的学校学习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摧残,于是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到学校只要玩耍、睡觉就足够了,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但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合理的心智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力量和健康,让他们精力充沛、聪明活泼。我们不应该浪费孩子的敏感期,应该用心观察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在环境中配备适合他们的设施,让他们自由探索,一点一点地吸收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