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带女儿去游泳馆游泳,虽然还没满3岁,但是小家伙儿一直都想去大泳池游泳,这次算是满足了她小小的心愿。
到了泳池边,套上游泳圈,小家伙儿还是有些怕,要求我必须拉着她的手才可以下水。
可是到了水里没一会儿她就松开了我的手,兴奋的用手拍着泳圈。因为泳池有1.2米深,她才90CM高,所以我担心安全,用手拉着她的泳圈,带着她在水里走。小家伙儿看到周围的孩子们都是自己在游,转过头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拉我的泳圈了,我自己游”。我虽然答应了,但是又担心她太瘦,压不住泳圈,所以悄悄的用一只手托着泳圈,过了一会儿,小家伙回头看到我的手还在泳圈上,立即大叫“妈妈你放手,你放手”。我虽然很不情愿,还是松开了手。小家伙看我完全松开了手,更加兴奋,向着前方努力的游了过去。
之后的时间,她在泳池里自由畅游,我就一直站在距离她不远的地方看着她。小小的她那么兴奋,一边游还一边叫着“游、游、游,”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我满心的感慨。
小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父母总觉得她还没长大还需要保护,可是她已经提出要求独自出发了。
回来后,我一直在回想当时站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往前游的场景,才惊觉,虽然孩子才不满3岁,但是她一直在成长,只是我们家长习惯了把他们呵护在羽翼下,忽视了孩子具有的冒险和独立的能力。
所以,当家长,要适时的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
02
9月份,女儿就上幼儿园了,所以近半年时间,我有意识的训练她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提裤子,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老人非常不愿意,觉得才2岁的孩子能干啥,总是趁我不在的时候给她喂饭,替她做她的事情,慢慢的女儿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当我让她自己做这些事情,她的反应就是喊奶奶。
后来我和奶奶认真的聊了聊孩子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不能再替她做了。奶奶勉强同意。直到有一天我回家,奶奶兴奋的说,“今天我试着教她用筷子吃饭,开始她非常不愿意,闹了一通,后来就自己吃了,虽然撒了一些饭菜,但总体吃的挺好的”。从此以后,奶奶也明白了这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现在女儿可以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提裤子。自己穿鞋子。而且她自己做完这些事情,孩子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会告诉我说,“妈妈我今天自己穿的鞋子。”
家长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所以不要做包办式家长。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大多数时候,家长会习惯替孩子做事情,家长替的时候多了,慢慢的孩子养成有人替我做的意识,长大了也不会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成长不起来,更不要谈独立。
就像很多社会新闻报道的那样,因为从小父母事事包办,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孩子没有学会担当,所以长大了,工作中不愿意承担责任,导致接二连三的工作做不长,到最后,成年子女索性赖在家里啃老,让自己年迈的父母养活自己。
所以,家长要教不要替。
要教会孩子承担责任,不要替她抗下责任。
03
孩子就是一颗小树苗,家长们需要呵护他成长,但是更要给她经历风雨的机会,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航员,引领他们走向独立;不要做孩子成长道理上的玻璃罩,看似阻隔了一切不利于成长的外部环境,实则成了妨碍孩子冲出去的阻力。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谁也不能替代谁,而想要成长走向独立,必须要经历很多痛苦、艰难,作为家长,我们都心疼孩子,不想让他们经历这些痛苦,艰难,但是,只有经历过,体会过,人才能成长,才能走向成熟、独立,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走的更顺畅,更长远。
不要总觉得的孩子还小,不敢让他们独立做事情,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第一次,而且很多第一次必然是失败的,不要害怕孩子会失败,因为不断的失败,然后再尝试,就是走向独立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进化的过程。
父母与子女其实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全天候的照顾,慢慢的他们长大了,可以自己行走,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独立的人格。
家长的一味付出和奉献并不是一件好事儿,要懂得该退后的时候就退后。
就像很多电视剧出现的“妈宝男”,他们不懂婚姻,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遇事就是躲在母亲的身后,交由自己母亲去处理,而这个母亲对儿子的家事指手画脚,事事过问,弄得家庭破碎。就是这个妈妈长没有做好自己的角色。参与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退后一步,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而这个儿子,到成年后,结婚生子,依然依赖自己的母亲,没有长成男子汉,担不起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到最后,这个婚姻必然走向失败。
如果,这个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及早的退后,把儿子推出来,遇到事情让儿子自己拿主意,让儿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那么这个儿子应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整个家庭遮风挡雨,而不是一棵偎依在旁边的一棵小树,等着别人为他遮挡风雨。
做家长,要做的是,看着他们成长,在他们出现偏差前及时帮助及时修正,然后主动让开,保证他们拥有健康、独立的个性,而不是复制另一个自己。
04
所以,做家长,助力孩子成长,其实也是一场断舍离。
要懂得温柔的阻断孩子依靠的需求,让他们勇敢自信的走出去;
要舍得“用孩子”,不要一味的包办,就像机器,放在那里永远都只是摆设,还会生锈,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
要懂得适时的离开,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承担责任,走向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