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跟着电影小组看了部丹麦的经典影片《狩猎》,它讲述了一位在托儿所工作的中年男性的卢卡斯,他刚和前妻离婚,但是个性温和的他很快收到同事和孩子们的喜欢,其中有位他最好朋友的女儿克拉拉,最是喜欢他,向他写信示好。他礼貌委婉的拒绝了克拉拉,没想到这件事却把他拉到风口浪尖,他的人生从此被改变。
这部电影不愧为豆瓣9.1分的影片,演员们演得都很到位,从肢体动作,到语言,面部表情的细节等,都把人物内心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也正因为演员们演得好,导演对整个小镇的人际关系,氛围渲染得到位,我在看的过程中,数次都看不下去,因为太容易把自己放到一个看清楚全貌的上帝者视角,迫切的期待真相水落石出。但不管怎样,带着种种情绪我终于看完了,开放性的结局令人深思。
先来看看小女孩克拉拉。许多人不能理解克拉拉为什么撒谎,弹幕里有不少人说她是个恶魔。她的真的是这么可怕吗?
其实要理解这个克拉拉的行为,我认为要先拿开“撒谎”这个标签,才能更好的理解到她为什么会去对园长说那些话。撒谎是一个成人角度标签,它意味着当事人是主观上故意编造不存在的事实。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7岁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无法分清想法和现实,比如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说某个幼儿园小孩他非常想要得到小红花,这种愿望非常强烈,以至于他会和别人说自己得到很多小红花。这种事情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并不能说这个小孩就在撒谎。4岁的克拉拉正处于这样的阶段,她也是如此。
那接下来,我们看看她为什么要对园长编造对男主不利的那些话。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下她的成长环境,大致也就知道她为何看上去如此的早熟。电影中有几个片段,很快的描述出了她的生活环境。她常在托儿所等妈妈来接她放学等到天黑,她喜欢和小狗芬妮散步,父母争吵不休忘记送她上学等等,这些可以看出,她在家中是容易被忽视,缺少陪伴的孩子。温柔的卢卡斯是克拉拉爸爸的好友,他对孩子很有耐心,愿意陪孩子们疯玩,在克拉拉父母吵架的时候,接送她上学,他满足了克拉拉对理想父亲的幻想。克拉拉强烈的想要依恋卢卡斯,这个愿望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她想要独占他,幻想卢卡斯是她的另一半,并且写信给卢卡斯表达爱意。
但是卢卡斯很认真的对她表达了拒绝,把她折的礼物还给她。那一刻她吸了吸鼻子(下意识的掩饰自己的情绪),说:“那不是我的”,即便卢卡斯指出信上的署名是“克拉拉”,克拉拉依然继续找借口。卢卡斯没有戳破她,再次强调说,亲嘴只能发生在爸爸和妈妈之间,她避而不谈这个,只回答:“这不是我的,你撒谎”。这一段互动是很重要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克拉拉无法承受被拒绝的强烈挫败感和痛苦,就马上启动了防御机制:否认,她说了好几遍“这不是我的”。这种否认的防御方式是比较原始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也是很常见,许多孩子都会在事情搞砸的那一刻,马上说“不是我”,他们也不是刻意撒谎或者推卸这人,就是认为否认之后事情就真的和自己无关了。
她的第二个防御方式是分裂,为了回避内心的负面感受,她把递信的那部分自己分裂成“非我”,这个可以帮助她维持内在的自尊感,不至于破碎。并且最后她还迅速的把这个“非我”的东西,投射给卢卡斯说成是“是你撒谎”。她所有的这一切回应都是为了回避自己内心被拒绝的强烈痛苦。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内心依然痛苦,在她孤独的等待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忽然就如幽灵一般对园长提到卢卡斯很丑,很笨,他还有鸡鸡,他给我这个心,但我并不想要它……。这里她迅速完成了对卢卡斯从理想化到贬低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由爱生恨,宛如一个被抛弃的恋人,同时再次将那个被拒绝的自己分裂出来并投射给了卢卡斯,说是自己不想要对方的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这个女孩很可怕,因为这么小的她,内心却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了,她瞬间启动了好多的防御机制,都是下意识地去回避内心真实的感受。
再来看看男主卢卡斯。我看到弹幕上有人说他懦弱,没有去解释这一切,任事情发展脱离了控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整个事件中,除了卢卡斯的儿子马库斯,和马库斯的教父一家。其余的人,都是带着预设的眼光在看整件事,他们一致认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在这种预设的眼光下,卢卡斯说得再怎么说,都会被人解读成另外一层意思有意义的,人们倾向选择自己想听的,而不是真相。包括女孩后来有两次都和自己的爸妈说,自己其实是胡说的,卢卡斯什么都没有做。她的爸妈都选择无视,在他们的心理一切都盖章定论,无论法律如何判决,他们依然相信自己所想。所以我认为卢卡斯可以说是个蛮成熟的大人了,他不做无谓的争辩,也一直没有将自己遭遇到的所有不公,发泄到身边人身上,特别是对克拉拉,他依然是温柔的回应她,他清晰的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是带着偏见看他,不信任他的镇里的那些大人们,而不是这个还不懂事的小女孩。
最后,就是小镇的居民们,他们在背后议论卢卡斯,当面羞辱他,不卖东西给他,还揍他。和上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乌合之众有的众人有点类似。他们要的不是真相,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不完美的被人进行审判。正如最后结尾时,那声枪响的画面,有位豆瓣网友写了句话很贴切:你看到是谁开的枪吗我看不清,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他在阳光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