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笨如我。我常常觉得自己又愚又笨。
小时侯的假期,小伙伴们总会去地里拔草,一是为庄稼更好地生长,一是为了牛羊家畜更肥更壮。
到了一块地,常会有个领头娃说,咱看谁能先把篮子填满。于是一声令下,小伙伴们四散开来。一个个小手像飞快的镰刀飞舞,拔,揪,媷,拽,扯,遇到鲜草肥美密集的地方,整把整把地捋,不一会儿:“嘿,我第一啦”“我第二”“第三是我啦”。而我,通常是最后一个,手笨,不利索,所以常常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
有一天晚上,记不清因为什么了,两个小伙伴一起指责我做的什么事不对,实际上明明是我有理,但却不擅长和人吵架,更骂不出口。回到家里,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好久。但是过后,依然没心没肺的和小伙伴继续玩耍。
在和小伙伴们的争吵打闹中,我永远是最吃亏的一个。谁让自己嘴笨呢?没有别人的伶牙俐齿和胡搅蛮缠,就只能处于弱势。不过,她们倒不会联手来欺负我,因为我这种性格太容易相处了。反倒是最强势的小伙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经常在我面前A说A有理,B说B有理,我只是耐心的听他们讲,嘿嘿笑笑,她们的相互贬低甚至辱骂到我这里为止,因为我特别讨厌来回传话。
也许上帝总是公平的。它在对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对你打开另一扇窗。笨嘴拙舌,几乎一无是处的我,在学习上常常成为小伙伴们的榜样。他们总羡慕说我是学习的料,可是他们学不会,只好早早的辍学。
等上到初三,原本成群结队的小伙伴纷纷离开学校,外出打工去了。全村只剩下孤零零的我,孤零零的在路上走着。有一次补课放学很晚了,我一个人沿着那条离家最近的干渠,头顶皎洁的月光,脚踏实地的走着。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没有感到害怕呢?
说实话,那时候我挺羡慕他们的。有的小伙伴去了北京,帮人家带孩子做保姆,有的则进入了一些家庭小作坊做皮包什么的。听着她们讲那些我闻所未闻的大都市生活,看着她们穿的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时髦衣服,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可是我从来没有动过辍学的念头。初三下学期,由于家庭的原因,父亲说不让我上了。我就几天没有去学校。但是很快,老师委派了几位要好的同学来家里找我,说为我捐了粮票,要是因为生活困难不上学,同学们会帮助的。后来我就又去了。
那时候因为家庭和眼界的局限性,我其实并不是很清晰的认识到读书能改变命运,对于自己的未来更没有宏伟的蓝图。我的努力,仅仅是来源于愧对父母的负罪感。
初三就所从老师的安排上了师范。后来若干年后,我才发现,班里成绩一流的上了中专和师范,也仅是有了一个饭碗而已,并没有走的太远。反倒是班里那些成绩二流的因为上了高中,考上了更好的大学,有了更好的前途和眼界。
但是我并不后悔。回老家,间或听到小伙伴们的消息。有个经常一路上学的玩伴因为辍学去北京而嫁在了北京,成为有钱一族,也更是因为出资为村里修了柏油路,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人士。这两年回家更是吃惊,和我同龄的一部分人,竟然已经成为了奶奶辈了,孩子不上学,就会早早成家,这是农村的风俗。
经常见到抱着孩子的十几岁爸爸,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我不想我的孩子延续这种生活,我希望他能看见,看见更多自己佩服的人,也看见万物博大。
每个人有每个人该走的路。不用看轻谁,也不用羡慕谁。虽然我的年轻时代是懵懵懂懂,一路顺其自然又跌跌撞撞的走过来的,虽然我的生活也没有比那些辍学在家的人们好上多少,大家都只是普通人。但我很感恩,能陪伴孩子的成长。当我的孩子走进大学,结识了更多和他一样努力的人,看到了更高更远的天空,我知道,我的梦想正在延续。
读书可以医愚,勤劳可以补拙。这是上帝给我的最好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