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奶奶,我想妈妈了。”
周六上午我陪娃上足球课。九点,训练马上要开始了。
“奶奶,快点!教练已经在点名了!”看台上有个小女孩在喊。
“再等等 ,你的球衣和球鞋都在你妈妈那里。”旁边坐着的奶奶边说边朝球场入口处张望。
“妈妈怎么还不来啊?”小女孩也站起来,着急地朝入口处望。
“就是啊,说好要赶过来送的!”
训练开始了,妈妈还没来。小女孩只好坐在看台上,无聊地看别人踢球。
大概过了十分钟,妈妈才匆匆忙忙赶来。妈妈穿着宽松的运动装,头发有点凌乱。一路小跑,来到看台边,从背包里拿出足球和服装递给奶奶。奶奶赶紧给孙女换上球衣。
年轻的妈妈看女儿进场了,就和奶奶打了个招呼先走了。
因为球场里的女孩只有一个,我对她有点好奇。于是,就和留下陪娃的奶奶聊了起来。
踢球的小女孩叫乐乐,今年四岁半,由奶奶爷爷一手带大。
昨晚乐乐睡在奶奶家。踢球的装备在妈妈家。本来,妈妈会开车来接乐乐去踢球。但是今天估计睡过头了,她怕来不及就打电话让奶奶先送乐乐去球场。她自己直接开车去球场送装备。结果还是迟到了。
双休日乐乐都排满了课。
比如今天,10∶20乐乐踢完足球后,10∶30马上要去上乐高积木的课。一般上到12点。下午还有朗诵课,晚上还有舞蹈课。明天上午是绘画课……
老人感叹,自己年纪大了,这样送来送去赶场子实在有点吃不消。
正当我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奶奶突然自豪地说∶“我们乐乐参加朗诵比赛还在市级比赛中得过一等奖的呢。”
“哇!乐乐好棒啊!”
奶奶喜滋滋一笑,接着说,“不过,她有时也会有情绪。有一天早上,我照常让乐乐练习朗诵。可是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她支支吾吾,怎么也不肯读。突然,她眼泪出来了,说了一句‘我想妈妈了’。”
不知怎么,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鼻酸。这个年龄段,孩子渴望和妈妈在一起,可是明明母女同主在一个城市,一周却见不了几次面。
现在,像乐乐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平时住在老人家里。老人负责接送他们上学放学。父母也就每天一起吃顿晚饭,之后就走人。到了双休日,父母给他们报了各种课程。父母一周和孩子真正相处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2 什么时候,孩子可以面对分离?
很多父母认为,离开年幼的孩子无关紧要,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而且老人带也是一样的。
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17年,弗洛伊德就发表了《哀伤与忧郁》,他指出早期母婴分离,将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
孩子3岁之前,如果和妈妈有两星期以上的分离,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逆转的,被抛弃的内在创伤。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当孩子形成了客体稳定和情感稳定的概念后,才能承受与妈妈的分离,否则他会将短暂的分离是为永远的被抛弃。
所谓客体稳定,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看不见妈妈,但我知道妈妈是存在的,妈妈会回来的。”
情感稳定,是指孩子知道“妈妈有时对我不好,但我知道她对我的好是恒定存在的。”
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到三岁时才能形成这两个概念。
因此,孩子三岁前,妈妈最好亲自带。如果实在没有条件自己带,也要尽可能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比如,每天和孩子有相处的时间。
3 孩子黏你,说明你们依恋关系好吗?
有一次,我在心理咨询工作坊上,和几个妈妈讨论“自己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好不好”。
有位妈妈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很黏我,到哪都跟着我。我离开一会他就大哭。我们之间的依恋关系很好。”
话音刚落,不少接触过一点心理学的妈妈就有异议,纷纷表示“好的依恋关系不是这样的。”
那些总是黏着父母,分分钟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是心里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是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设计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发现,婴儿依恋风格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情绪型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无论妈妈是否在身边,都不会担心被抛弃。因此他会自然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不会刻意讨好妈妈。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也希望和妈妈亲近,但是他们会压抑掩饰自己的情感,对妈妈的离开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又想靠近父母、又想远离他们,焦虑导致他们情绪很不稳定。
后两种类型都是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孩子黏妈妈,离开妈妈就“作”不停,或者孩子对恰恰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高品质的依恋关系,在于抚养者给予孩子内在的安全感,让孩子有能力与抚养者分离。
4
为什么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重要?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依恋关系是建立孩子内在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1)影响孩子自我认同感。
如果孩子的依恋对象相对固定,有助于他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那些长大以后,乐于独处的人,都源于在依恋方面获得了安全感,拥有一个可以归靠的港湾。
(2)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有安全的依恋关系,他可以更大胆地探索周围世界,从而更快地度过感知运动阶段。
(3)影响孩子成年的亲密关系。
从来没有依恋过任何人的孩子,没有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结的体验,长大以后往往无法和深爱他的人联结。
5 孩子需要什么?
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有利于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首先,孩子需要固定扶养人。
我觉得,在决定由谁来抚养婴幼儿时,父母要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你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和谁建立最深的情感联结,是自已,还是其他随便什么人。
主要抚养人最好是父母。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不要频繁更换扶养人。
其次,孩子需要良好的教养方式。
我们不妨从三方面来校准我们的教养风格∶
(1)正确理解婴儿发出的信号,并及时积极回馈,满足他们对自我安全的需求。
(2)经常通过语言、笑、爱抚等,进行情感交流,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3)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环境,通过各种亲子互动游戏活动,满足他们对社会活动的需求。
6
孩子和母亲有着天生的内在联结。他们依恋母亲,信任母亲,将自己全身心地交于母亲,这是一种无私的托付。
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将他推开,把他送走。他会因此愤怒绝望,切断与这个世界的情感联结,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
他因爱的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也应以爱,陪他长大。
【下文预告】
这是“被关爱∶安全感”第二篇,你知道了∶
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依恋关系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们将一起来讨论∶
怎样的环境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你觉得读后对你有启发,请点下面这个喜欢❤️,万分感谢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