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世界上,我们都在互相强加,强加的时候,我们还会说,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对你。
2.我们以爱的名义彼此强加,而当我们自觉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去行动时,我们便迷失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中了。
3.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一切作选择时,他便是在做自己,便是成为自己,便是自我实现。
4.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不曾活过。
5.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与别人的意志做较量的过程。
6.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7.假如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个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
8.自由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被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
9.真正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10.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这叫投射。
11.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这叫认同。
12.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
13.那些人向她投射,是他们的事。而她认同这些投射,就是她自己的事。
14.别人之所以那么容易把他们的“被挑剔的内在小孩”投射到她头上,是因为她的内心中首先有了一个“被挑剔的内在的小孩”。
15.这就是投射不认同。你有投射的自由,我有不认同的自由。这样一来,我就不再为你的投射所影响。
16.自爱=“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17.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通过与无数人的互动,逐渐改变自己的一些投射与认同的方式,同时也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方式,而内在关系模式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
18.过于挑剔的父母,很难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爱。
19.我们不仅要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看自己,也要学会从内在关系的角度看别人。
20.通过投射但不认同,来斩断一些有问题的互动方式。
21.多一只心灵之眼,可以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从一个伤害性的关系中脱身而出。
22.尽管我们很容易归罪于人,但其实我们人生的结局,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主动推动的结果。
23.如果我们内心中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积极乐观的,那么我们在遭遇打击和挫折时,努力将事情拉向积极乐观的方向。
24.真爱非常可贵,必须只给值得的人。
25.自我实现的预言=内在关系的对话
26.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时,性格的改变才有可能。假若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么任何人想改变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可能。
27.这个所谓的“自我预言”,常是一个人内在关系的对话。这个内在关系的核心,是“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
28.“我是不受欢迎的”这种消极预言的形成,常常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家中不受关注,或者他们的家庭整体上都对社会交往有强烈的抵触和自卑。
29.命运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命运是我们如何运用洞悉力和爱的规律对事件做出反应。
30.如果你改变了你的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你的命运。
31.我的生活很痛苦,但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有问题的孩子、有问题的配偶造成的,一旦持有这样的逻辑,你就必然会陷入命运的轮回之中。
32.童年的苦,长大了还要再受一次,这就是命运的轮回。我们渴望改变别人,童年时,你想改变父母,长大了,你选择像父母的恋人或配偶,再去努力改变他们。
33.内心不改变,还会走在老路上。
34.我们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但这个过程是在关系中完成。
35.自我觉察——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要理解关系,要接受关系的实质,要放下对关系另一方的执着,放下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改造别人的梦想。
36.懂得放下对别人的执着后,对成为自己的渴望自动会浮现出来。
37.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省察一下自己关于亲密关系的信念和教条。
38.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
39.假若我们想建立真正和谐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在需要付出的时候给予丰沛的付出,在需要索取的时候进行坦然的索取。
40.一个人不能容忍善与恶在自己心中并存,并因而不能容忍别人指摘自己,根本原因在于他童年得到的爱太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