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阅读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宋元卷》。
前几日读的章节讲的是宋朝的新形势,在宋朝外忧契丹下,宋内部宁愿用钱买和平的态度,或许也因此宋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
宋有了新形势,相对的也有了新战略。先生在《新战略》这一章节中,首先提到的——《谁是包公》。包公这个形象,在民间故事里是正义,清廉,铁面无私的象征,自古说书的常说包公故事,如今影视剧也有各种关于包公的故事,除了讲包公断案的,也有讲少年包青天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披着包公名字的侦探悬疑故事,也正如历史上真正记载的包公那般——
清官包拯似乎也明察秋毫。他担任天长(今安徽省天长市)知县时,某农民投诉,不知是谁割了他家牛舌头。包拯对他说:回去把牛杀了卖掉。没过多久,就有人来举报那农民私自杀牛。包拯说:割他家牛舌头的,就是你吧?
这是先生介绍的史书上记载的包公的事迹,但是也仅此一例。不过我认为,即便史料记载仅这一例,也实属不易吧,毕竟自古人来人往无数人,能够被留名,留下只言片语的,都不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