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道歉”

作者: 品读生命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0:13 被阅读0次

        2020结尾“道歉”热。这两天读了很多道歉的文章,认识到道歉应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所以做起来也要郑重其事。

      一、 道歉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里,“道歉”被界定为“表示歉意,特指认错”。所以,道歉应有表达歉意或请求原谅的意思。学界相关研究众多,基本认同“道歉是最有意义的人际互动”,所谓“道歉招致斥责”是一种假想后果,只要方法得当,道歉会成为相对最简单、最低成本的危机缓和策略。

        一般来说,道歉行为主要发生在两个情景中。第一种是当负性结果发生后,冒犯者期待与被冒犯者重建关系,采取这种矫正性策略;学者Tavuchis认为道歉是维持关系和补救关系的一种积极社会互动,是一种修复性社会行为。第二种则从人际角度出发,冒犯者放下颜面或者尊严向被冒犯者提供支持性语言行为,在做错事后通过道歉“服软”重新被群体和社会接纳。

      总而言之,道歉表面看上去是一种牺牲,实际上是有利双方的行为。道歉的社会功能在于弥补关系和重新接纳,当你需要实现这两种功能时,就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实行道歉。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当你备受批评和指责,社会关系四面楚歌的时候,道歉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至少能让你获得一个更积极的印象评价,说不定就能扭转局面。

        二、什么时候需要道歉呢?

        关于道歉,有一个常见误解,道歉=承认错误=承认我是个烂人=被社会拒斥。

        出于这种逻辑,很多人在该道歉的时候不道歉,反而躲起来,以期避开舆论的指摘。然而无论他们躲藏多久,再次露面时,该来的依然会来,批评指责,连本带利。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道歉。

          三、道歉的流程

      (一)道歉的心理准备

        道歉是你的选择,“要不要原谅你”是对方的选择。

        有的人在道歉之后,会给对方施加一种压力“我都已经道歉了你还不原谅是怎么样?”这里犯了一个逻辑谬误——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可以带来原谅,以及道歉不是一种情感绑架。

        或许你会觉得疑惑,我都已经道歉很久了,为什么对方还无法原谅呢Harriet Lerner指出, 原谅并不是一个是或者否的机制,而是有“程度”的 。你可以原谅一个人 10%、50%或 90%,而且更多时候,原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决定,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够原谅一个人。如果对方这次没有原谅你,多道歉几次,再给他一点时间,说不定就可以推动进度条的进展。

    (二)道歉的正确姿势

        道歉看上去简单,其实是踩雷高危地段,如果你真的不会,建议参考下专业学者提供的“道歉模板”。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CCSARP)曾经分析过五个国家的道歉,提炼出道歉的五个组成部分:

(1)语言表达(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

(2)解释

(3)承担责任

(4)补偿

(5)承诺

        其他学者也提出过不同的道歉模式,都与CCSARP模式大同小异,以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承诺(补偿)三要素为基本组成部分。其中的“承担责任”是核心,特别要注意话语的艺术性,应该是能够让人感受到道歉者是经过自我反思后愿意主动承担这份责任的,不辩解、不争论的态度为原则的承担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道歉模板中,存在较大分歧在于,道歉是否应该包含解释。一部分人认为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想找理由开脱,而冒犯者不应该有任何借口;但也有人认为,解释是在表明不是有意冒犯,可以消除误解和内疚。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在道歉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之外,解释可以作为一种道歉辅助手段,它不能独立表达道歉用意,不能独立构成道歉行为,也不一定非要出现,但是可以构成道歉言语行为的辅助部分,用来帮助更完整地表达出道歉用意,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对于道歉和被道歉者双方而言,解释原因既可以说明产生不利于对方结果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消减对方的不满情绪,同时也能为自己找到开脱责任的理由,补救自己的面子,是一个对听说双方都起作用的辅助道歉策略。

        对于公众人物而言,还可以增加一个辅助手段——感谢策略,字面上是对观众、媒体的质疑和指正表达自身的感谢,实则可以通过感谢策略表达自己的谦卑,这种婉转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已经被众多“前辈”所采纳。

        最重要的是,道歉一定要及时、真诚,错了就立正挨打,老老实实认。无论什么时候,真诚、担当都是让人尊敬的品质。年轻气盛、虚荣、缺乏勇气这些说辞,只会让人觉得心不诚。

      最后感谢“看不下去的壹读君”,摘选您的大篇文字,受益匪浅!还有你的文章的

参考来源:

吴海艳, 喻承甫, 梁勤, et al. 道歉:对冒犯事件的关系补救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4):711-720.

袁博, 董悦, 李伟强. 道歉在信任修复中的作用: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2017(7).

康建刚. 中美道歉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114-119.

李军. 道歉行为的话语模式与语用特点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11-19.

丁一. 大陆影视演员形象危机中的道歉策略[D]. 2016.

相关文章

  • 认识“道歉”

    2020结尾“道歉”热。这两天读了很多道歉的文章,认识到道歉应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所以做起来也要郑重其...

  • 道歉的新认识

    道歉从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从经典的“不是道歉的道歉”到逃避的借口再到不足为信的合作承诺,想搞砸道歉实在太容易了 从更...

  • 道歉的第一受益人是自己

    1:道歉的几个朋友和定义 道歉,认错,改正,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行为、思想、情绪,然后改正行为、思想、情绪的过程表达...

  • 《关系攻略》心得分享day05

    《关系攻略》心得分享day05 | 道歉的四个环节—— 1-对不起(对不起不是结束,只是道歉的开始。) 2-谈认识...

  • 梵高:伟大的道歉

    生活中, 并非所有的愧疚 都会有及时而又发自肺腑的道歉, 因为道歉是需要认识也需要勇气的, 尤其在大众广庭之下。 ...

  • 《关系攻略》之道歉、情绪管理、负面情绪

    如题,今天的关键词是道歉、情绪管理和负面情绪。 道歉的四个环节:对不起、谈认识、给补偿、提请求。两个原则:真诚、熟...

  • 道歉的重要性

    文~火炎 我过去也认识到自己有时候发火不对,也道歉了但是后面都会加可是,所以道歉等于没用,但是我自己却不那么认为,...

  • 4群-5-2+小苏同志+第3次作业

    作业一: I:我们对于道歉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说对不起的阶段,很多人在道歉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的说声对不起,然后就希望...

  • 关于道歉和原谅

    道歉是做错事的人该做的,原谅却不是被伤害的人该做的。道歉是种态度,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深感不安,迫切想要为之...

  • 3.25

    今天开会陈老师就给别人道歉这件事情做了深刻的讲解,让我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向别人道歉不仅只是说在幼儿园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道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s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