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
“行业+翻译”=笔译者的一条出路

“行业+翻译”=笔译者的一条出路

作者: 很拉风的圈圈圈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03:04 被阅读0次

最近读一篇译员分享文章,提到了“行业+翻译”是译者(笔译)的出路之一。

结合我的一些经历,深有同感。

我并非翻译专业出身,成为一名翻译的念头在几乎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才萌发。

于是,在一开始涉足翻译行业的时候,我既有积累经验的需求,也面临着赚钱养活自己的压力。我那时候特别狼狈,基本上是有个翻译单就想接下来。

但事实证明,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该这么做的。

原因如下:

1. 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我对译文理解到位。身为一名典型的文科生,我对数理化向来是深恶痛绝的,连中文内容我都觉得不知所云,难以理解。要我翻译英文理科内容,那简直要了我的老命。

如今隔行如隔山。译者的教育背景,所学专业往往就决定了他/她选择的翻译领域。比如说专业性极强的医学翻译,通常需要医学生来处理。否则,一旦遇到专业术语,一旦碰到涉及业内人士约定俗成缩写表达,门外汉肯定是一顿抓瞎。就比方说,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举个医学翻译例子都有心无力,原因就是我对医学一窍不通,毫无招架之力。

2. 个人学习精力时间有限。不少翻译书提到合格的译者应当是一名充满好奇心,充满学习劲头的杂家,对什么都能懂一些,这样才能出色完成各个领域的翻译文件。然而,个人兴趣是有限的,而翻译领域是包罗万象的,工程、科技、旅游、广告、医学、机械、电力、合同、论文、法律、经济、金融……

就说我稍微熟悉一点的金融吧。国内四大行的稿子我都接过,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期货、股票、债券,银行授信等等。我为了翻译它们,参阅的书目包括《商业银行授信管理》、《银行业从业入门必读书》、《商业银行管理》、《财务报表一看就懂》、《精通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等等。然而到现在,我仍然会遇到无法理解原文的问题,或者有时候,即便查明了术语,我依旧不明白中文译文究竟在说什么,当然也就无法判断译文的准确性。

3. 个人兴趣的限制。译者总会有个人偏好,喜欢阅读某些方面的内容而会讨厌另一方。比方说,我喜欢了解红酒与汽车的知识,但是对于细胞生物学和生猪养殖介绍内容敬谢不敏。

一个红酒的稿子,我愿意为之查找中文资料,以便更好地把握原文内容。比如说,为了翻智利干露酒庄的稿子,我特别买了一本林裕森的《葡萄酒全书》。与此同时,翻译红酒的资料,也让我增长不少见识(用来装逼再实用不过,哈哈)。比如说,用于酿造的葡萄种类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梅洛(Merlot)、佳美娜(Carmenere)等等。比如说,葡萄酒的品评,可以从色泽、香气、酒体、单宁、余味等多个方面品评。

如果莽撞地将不熟悉又不感兴趣领域的稿子接下来,那么译者可能会翻得既吃力又辛苦,心情烦躁,最终还可能讨不了好——缺乏专业知识积累,又抵触翻阅相关资料,而导致翻译质量差。

这样无论对译者而言,还是客户而言,都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既然证明了广撒网式的翻译之路走不通,为什么说特定行业的翻译才是笔译者的一条好出路呢?

我所读到的分享文章里,作者提到了两个理由:一则是长期积累有助于译者成为行业专家,为个人发展打开新空间;二则是深入到某个行业开展翻译实践,译者可以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我非常赞同这位作者的想法,甚至可以拿我一点微不足道的实战经验来做一点注脚。

大概是在去年夏天,我开始为某家翻译机构翻译吉利领克汽车的稿件,得到了认可。

随后只要是领克汽车的稿件,对方都会找我,前后处理的字数可能达到了十万字以上,在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我也更加熟悉汽车相关内容,学习到了不少翻译技巧。

有一次,我没时间接,对方过了几天又来找我翻译后续内容,并且告诉我其中一份稿件是由新人做的,对方并不熟悉领克汽车,因此还需要我来执笔修改。

再后来,这家翻译机构把其他汽车类稿件也交给了我,包括奔驰、奥迪的稿件,相应价格也有所提高。

再再后来,我整理了奔驰稿件的翻译笔记,分享到了某个平台上,又有其他翻译公司直接同我接触,对我的译文表达了认同,并且询问我是否愿意处理另一批奔驰稿件。

于是这几天,我都花时间泡在了奔驰官网上,了解官方表述,熟悉官方译文风格,争取让自己的译文在最大程度上贴近官网译文。假以时日,或许我可以成长为汽车行业的专业译者。

因此,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很赞同“行业+翻译”这个发展模式。

以上,就是我对于“行业+翻译”的初步想法,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业+翻译”=笔译者的一条出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wv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