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秒的场景
家附近有一条小路,晚上的时候路灯有点昏暗,路两边的停车格都放满了车。有位阿姨准备穿过这条小马路,挤着路边停着的两车之间的缝隙,刚向马路迈出一脚,“嘭嘭!”的两声,一辆小电动单车撞在了阿姨身上,同时电动车应声倒地。
这时,似乎两人的伤势都没有人关心。远远的听到站着的那位阿姨的第一反应是“你吓死我了,我被你吓死了呀!”,第二句就跟旁边路过的人讲述“我脚刚下台阶,还没迈过这条线,她就撞了上来。”
直到第二句话尾刚落,电单车车主才艰难的爬了起来。
这个十几秒的场景,双方都有一些狼狈。被撞的阿姨,明明自己手上也应该很疼,但却顾不上撸起袖子看一看。电动车的车主,也许是刚下了晚班,刚买的菜却从篮筐里散落一地,艰难的从地上起来,还要面对刚刚违法交通规则却急着指责给自己的阿姨。
为什么在这种时候没有先去关心伤者,甚至连自己的伤痛都顾不上。第一反应却是是先撇清责任呢。
是违法交规的阿姨不善良吗?也许他刚给路边的拾荒者送去一件家里用不上的棉被,也许阿姨只是很怕承担责任之后给儿女带来额外的负担。
突然想到之前朋友玩的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游戏,大致说的是A和B两个人,如果A翻红牌,B翻黑牌,那么B获10分奖励,A罚10分;如果AB同时红牌,则各获5分;若AB同时黑牌则各罚5分。
那很明显,那位被撞到的阿姨是率先甩出了那张黑牌,也许不是不想用红牌;而是怕用出红牌,却被对方的黑牌罚个10分。也许是手里的筹码太少,输不起,面对选择的时候只能拿出丛林法则的那一套来保护自己。平时在路上经常看到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双方在现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很多人觉得这些成年人连自己的情绪都没办法控制好,遇到问题应该理性的处理。甚至有人做出了对比,说普通轿车的车主遇到这种事都是火气冲天,互相指责,拼个你死我活;而豪车车主遇到交通事故之后,双方是和气的关心对方的伤势,还交换名片,一派和谐景象。
我想,每个人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希望能够优雅的解决问题。但是,每个人手里握着的筹码完全不是对等的、解决问题承担的成本是不对等的。有些人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只需要耗费九牛一毛的成本;有些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却影响了他一家人一个月的生计。
当我们在看到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很喜欢归因到当事人的劣根性。大家每天都把互相理解挂在嘴边,但真正的感同身受实在太奢侈了。每一个故事的产生,后面都有各种原因在影响着,但我们往往被一段十几秒的视频、几张聊天截图所抑制了视野,影响了判断,控制了我们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