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3230/967557bd69db8499.jpg)
学佛之人都应知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许多初学佛之人,尤其是学习禅宗的人,由于只是看到了学佛参禅的表面动作,知道了一些基本要领,便觉得只要每日打坐参禅,等到突然有一天顿悟了,就算是学成了。这些人认为,既然别人做得都如此轻松,那么他们自己做也不会困难。对于此种境界的人来说,便是佛在眼前。
等到自己真正开始实践时,才发现静下心来打坐是多么不容易之事,而且就算自己参了许久的禅,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参出来,不免让人感觉学佛之事,并非如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因此说佛在大殿。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3230/0244d1791dbbe639.jpg)
等到修习的时间更长了,对于参禅之事有了更多的体会之后,才会明白,原来学佛必须得完全抛却红尘,剪断俗世尘缘,澄净心灵,静心忍性,方可有所大成。这对于一般修行者来说,是何等的困难?因此,此时便觉得佛远在天边了。
如若有人能稍悟此理,明了真正的佛事须从红尘点滴中修行,那么对于生活中种种拂逆己意之事,便也不会过分怨尤了。不过,这绝非易事。忍辱波罗蜜要人以德报怨,不能睚眦必报;要懂得宽恕他人的错误,放下仇恨与怨怼,化解一切恩怨。而如果对方不通情理,不仅不能同他计较,还要以慈悲的心怀,同情他的愚昧无知,并以自己的德性对其加以度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3230/dcb08bd57ca03526.jpg)
儒家中,孔子提倡的是以直报怨,不要以怨报怨,已经是万分困难了。但是佛法中的要求却远不止于此。普度众生的佛,要我们有着悲天悯人的宽广情怀,以德报怨。譬如生活中,遇到别人有危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相救,而自己并未做出任何牺牲,只相当于是举手之劳。
虽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大多人也只是内心同情一下,有多少人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呢?即便是做到了于己无害地帮助他人,又有多少人不会在自己内心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功德无量呢?做善事是好,但是如果做善事只是为了获得一种内心的慰藉的话,这个美德便平白添上了许多功利性,添加了无数的嗔痴慢,而这个行为也便完全失去了其中本来蕴含着的美和善。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3230/f8b67e7fdcd67cb2.jpg)
人活于尘世之中,会不可避免地混淆于是是非非之中,往往因此而遭人误解或者蒙冤受辱。对此,世间总会有很多是非分明之人,致力于厘清事理,还原事实。其实,是非分明未尝不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任何小事都要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这便不再属于是非是否分明的问题了,而属于涵养和气度的问题了。真要决心修佛的人,只有从俗事中解脱,才能静心学习,而这便需要不辨是非。如果连这点气量和涵养都没有,何谈进一步忍辱负重呢?就算不是学佛者,在生活中也应该有大度的胸襟和宽广的情怀。
微信公众号:妙用堂佛事用品(miaoyong30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缘转载,欢喜点赞,感恩分享!
阿弥陀佛
↓↓↓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3230/9f3c139fe29cf57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