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日结束回南京工作的第三天,回想了一个春节的经历,着实无聊。
过春节表面上给人放松的机会,实际上却让人觉得更累,再也不会有哪个节日如同春节一样累。当然,这是一个被逼婚又为前途迷茫,而且不愿浪费时间喝酒交际,却总摆脱不了各种嘈杂的场合的年轻人的想法,并不代表太多人的心理。
今天主要不是要对春节进行吐槽,而是浅析一下为什么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没落,反而,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和以双十一为代表的新节日却大行其道。
首先,最大的理由是传统文化的没落。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文化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在传统文化中,包括春节在内的大多数节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重阳节,在这一天,古人要做的是出游赏秋、插茱萸、登高等,而在这一系列活动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就是祭祖、避灾以及倾室而出的家族团员活动。最著名的佐证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过这首诗,在古人心中,重阳节的地位可见一斑。
再如元宵节。在古代,春节这段时期的高潮之处其实是元宵节。因为在这个有着赏灯、猜谜等元素的节日中,憋了一年的读书人或阁中闺秀便有了出门游玩和结实异性朋友的正当理由以及大好机会。于是每逢这一天,在满城张灯结彩、灯笼漫天的晚上,总会有许多年轻男女借着赏灯、猜谜,寻觅知心、有才气的意中人。所以你看古代的许多爱情故事,有很多发生在元宵节,因此,把元宵节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并不为过。这一天发生的著名的爱情事件数不胜数,著名的就有周文宾和王老虎的妹妹,太平公主和薛邵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在我小的时候,元宵节其实是很热闹的。这天晚上,大街上一定会有很多灯笼,小朋友出门也会每人手拿一个。花、龙、狗、兔各种形状都有,好不热闹。但是,猜谜的却没有几个,幽会的男女似也不多,不过节日气氛一点也不差。只是转眼几年的功夫,元宵节却没落的鲜有人问津,令人伤心。
最近两年,各大卫视兴起了国学热,把古诗词、汉字做成了IP,也带动了很大一批人的学习兴趣,值得欣慰。也希望能他们能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节目,拯救一下它们,让更多的国人重新拾起过它们的兴趣,也算是一件大好事。不然,我们在韩国人把端午申请为他们的节日时又有何颜面骂他们?你不重视,难道还不允许别人疼爱?也比在圣诞节那天用行政命令禁止过洋节,推到圣诞老人雕塑强强上不少吧?
其次,如果用品牌的思维思考节日,你会发现,西方的节日更具品牌属性,也更具娱乐属性。
什么是品牌思维?就是把一个东西抽象化、特有化、识别化的区分出来,让它在人们的意识中有一个强烈的认同反应。
拿情人节来说,这一天明明白白的承载着恋爱中的男女的爱情表达的意义。一年中只有这一天的节日最具表达爱情的功能,人们一听到这三个字就能很明显的想到要和情人一起度过,这是品牌抽象化、特有化、识别化的三个特点的表现。所以到了这一天,有恋人的会立刻想到恋人,没有恋人的看到别人那么幸福也会有失落感。而且,各个商家也会相应的推出情人节活动。这样,无形间,因一个节日而出现了一条具有情感性质、娱乐性质、商业价值的产业链,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存在,很少有人希望不过情人节,所以它就能一直存在。
再拿近几年疯狂的双十一来说,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在这一天有着合理购物理由。因为商家打出了极大的优惠,而且全民都在参与,个人不参与的理由就会因此变得极弱。所以,从客观的环境影响到主观的心态降服,双十一都赢得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
而且,不管是过情人节、圣诞节、双十一,亦或其它的流行节日,你会发现它们都具有明确的规则、很强的仪式感、能满足人炫耀的社交属性,并都多多少少具有节日门槛。这些是一个节日在成为品牌后又能广泛传播的四个重要特点,也称为节日的娱乐属性。(此结论引用李倩老师的《300天品牌思维修炼》的观点,这四个特点被她总结为“具有娱乐IP属性”)。
而中国传统节日,是否具有以上的属性?或者,人们是否强烈认同,是否有很强的娱乐属性?
拿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来说,它的娱乐属性很差:规则模糊、仪式感没落、炫耀性差、不具备门槛。
如开篇吐槽来说,其实回家过一次春节很累。一年的未见的朋友喝酒聚会满满当当,累;年轻人被催婚,累;结婚的被问什么时候要孩子,累;生过孩子的被问什么时候要二胎,累;中年人被无所谓的交际绑架,累....如果再加上你这一年并不意气风发,工作劳累而一无所获,那就更累了。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重头再来,但你却无法改变已过一年的事实,所以,实际上,你又大了一岁。
而且,春节的仪式感也失落了,不然为何前两天过春节的时候,朋友圈被“生活要有仪式感”刷屏?仪式感是节日中本该存在的,何来制造?当你要刻意制造仪式感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没有了意识感。
《春晚》是台戏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那就是《春晚》这台戏,一个被有关部门玩坏的孩子,从全民期待,到全民吐槽,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所以文化这东西,制度还是不要插手的好,想用制度制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天方夜谭。
春节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其它的传统节日的没落的原因和它大致相同,“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作为一个还算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不由觉得悲痛。
救救传统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