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慢读王阳明
读王阳明之再论禅宗

读王阳明之再论禅宗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06:00 被阅读0次

文|时光

昨天读到,王阳明在与黄绾讨论心学与禅宗的区别时,他说禅宗是枯禅而他的心学强调的是实践。

这是王阳明在一个沟通情景下的说辞,还是王阳明对禅宗就是持有这样的观点?

在王阳明老师传播心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全面的关于禅宗的观点。

在反驳把别人把心学视为枯禅时

据说前期对王阳明心学死心塌地的黄绾年老后,有一天早上醒着躺在床上思考。不知他想到了什么,突然大叫一声,吼道:“王阳明心学就是枯禅!”说完这句话后,他把余生的光阴都用在反对王阳明心学上了。

把王阳明心学视为枯禅,是当时反王学的一个主流。王阳明对反对派曾多次反驳,他说他的心学和禅学的区别就在于实践。他说,我们每个人的心像一面镜,你只需要时刻保持着它的一尘不染。如何保持呢?禅宗说要勤擦,也就是在心上擦。而王阳明也说勤擦,但要以实践为指导,不能枯坐在那里,认为我心没有恶念了,认为我内心强大了。是否有恶念,是否内心强大,非得去实践中验证一下。如果不去实践,就会流入枯禅的境地。

在教育热衷佛学的弟子时

他的弟子王嘉秀喜欢谈仙佛,并且以独到的见解对王阳明说:“佛教以超脱生死来劝人信奉,道教以长生不老劝人信奉,其本意也不是干坏事,究其本质,也是看到了圣人的上一截,但非入道的正途。今天谁要做官,可经科举考试,可由乡里推举,可借大官绿荫,同样可做大官。如果不是仕途的正道,君子是不会接纳的。道、佛到终极点,和儒学大致相同。后世儒生,往往只注意到圣人下一截,因而上下分裂,失去了圣人的本意,从而使儒学变为记诵、辞章、功利、训诂之学,到底不免发展为异端。从事记诵、辞章、功利、训诂之学的人,终身辛苦劳碌,毫无收益。看到佛徒道士清心寡欲,超然世外,反而感到自己有所不及。今天的学者不必先去排挤佛、道,而当笃志学习圣人之学。”

王阳明很不赞同:“你所讲的大体正确,但说上一截、下一截,也是人们理解有失偏颇。至于说到圣人大中至正的道,上下贯穿,首尾相连,怎会上一截、下一截?”他警告王嘉秀,“我年轻时在圣学上不用功,转而去佛道上求取,偶然有所得,但很快就觉悟不对。后来在龙场终于发现圣学,懊悔错用了二十多年工夫。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那么,一张纸的厚度到底是什么呢?

王阳明极力指责佛教:“佛教徒担心父子连累他,就离开父子;担心君臣连累他,就离开君臣;担心夫妻连累他,就离开夫妻。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我们儒家,有个父子,就给他仁爱;有个君臣,就会对他忠义;有个夫妻,就给他礼节。什么时候执着于父子、君臣、夫妻的‘相’呢?”


从以上两个场景和王阳明的言行基本可以了解王阳明是如何看待禅宗的。

首先,王阳明说禅宗是枯坐,我认为这个表达有功能性诉求,因为当时很多人觉得王阳明心学就是枯禅,王阳明为了竖起心学的大旗,需要强化差异。所以他有意或无意地放大了禅宗“枯”的成份。

其次,王阳明说禅宗不注重实践,这里的实践是有其特定指向的——不是说禅宗等于打坐,忽略禅宗的其他价值,王阳明强调的更是经世济民、躬身入局、承担社会家庭责任之必要。所以他说的禅宗是枯禅,不注重实践背后的意图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奋进。

因为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不可违背的,良知是什么?是对父母尽孝、是享受天伦之乐、是经世济民、是自我实现。

这在王阳明决定和佛教一刀两断时其实已经有交代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惊惶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他知道,自己对佛教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
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无论多么宏大深渊的宗教,在人性面前都要俯首称臣。王阳明在佛教领域多年的浸染和探究,终于在最被人忽视的人性上看穿了佛教的弊端。正如他创建心学后所说的,佛教是逃兵的避难所。佛教徒所以出家,就是想逃避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他们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文章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49】

    王阳明论儿童教育,切中2017年的时弊。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

  • 禅宗之唯论“这个”

    原创拙无 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生于世,祖师为一大事因缘出生于世,不为别的,只为让您悟入佛之知见,只为告诉您:人人脚跟下...

  • 王阳明《传习录》【148】

    2017-04-28 华杉 王阳明论儿童教育,切中2017年的时弊。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 转角遇到王阳明(二)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与禅宗之异书中提到阳明先生与佛教的关系,对我而言很受启发。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但有人的圣人之...

  • 超越善恶  得大自在----荀子“性恶论”浅议(第二讲)

    第二讲 性善论与性恶论 1、孟子、王阳明、程朱派的“性善论”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大意是:孟子认为:人之...

  • 王阳明的敬畏与洒落

    双休日,听《王阳明哲学》《王阳明大传》,读《明朝一哥王阳明》,再阅《大学》与《中庸》,终可悟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亦...

  • 禅宗炼丹论

    不死之金丹,无形无相,不在人间,不离人间。人世之间,苦难极多,人生在世,忧患极重。埋首其中即埋没一生。故当速求出世...

  • 血脉论1

    禅修欲要不跑偏离不开达摩禅宗旨 ——达摩大师《血脉论》之《序言宗旨分第一》探玄 【原典】 ...

  • 守培法师《不与万法为侣之禅宗论》

    守培法师《不与万法为侣之禅宗论》 达摩初祖,始来此土,不假方便,直指人心,世人难契无名无相之旨,所以一向面壁无言。...

  • 再论读《诗经》

    《诗经》这本书买来很久了,一直放在那里,还是买的二手。最近喜欢早起一杯咖啡,边吃早餐边看《诗经》一书,这样的独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阳明之再论禅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r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