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美丽的丹巴藏寨,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古镇”的地方,你会发现,所有的居民都住在一种特别的建筑房屋里,房屋分为三层:最底部叫做底屋,住着他们的家畜,中间部分叫做居室,住着主人一家,而顶部,是一个有着四个白色尖角的小屋,四个尖角代表着山、树、水和大地,用来供奉神位。这样的特征是由古老的碉楼演变而来的,世世代代、作为人和神连通的通道与象征。
这样的神人同居,让人们对那一片净土有了更多的敬仰和敬畏。作为心理工作者,当我第一次看见那样的房屋时,忍不住感叹说:“这简直就是弗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现实版!”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他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被不断地质疑和修正,但是,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仍然带给后人很大的启发。在Freud的学说中,人格被看作是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情境中的行为特征以及行为模式。他认为,完整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先来认识本我。
如果我们把人格结构看作一栋房子的话,本我就像丹巴藏寨底屋里住着的那些家畜——它存在于我们人格结构当中的底部,是原始而动物性的我。这样的我,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和底屋里住着的动物们一样,本我不考虑道德,它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我们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发泄或满足。就好像,婴儿每当感到饥饿的时候,就会哭闹着要立刻吃奶,绝不会考虑母亲有没有困难。
本我是人的各种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深藏在潜意识之中,我们平时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我在起作用了。比如,一个人出于冲动惹事生非,将石块扔进窗户,无所顾忌地乱发脾气、明知道不应该、但却忍不住伤害自己或他人等等。这种时候,他就处在本我的控制之下。
本我过于强大的人,会有很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冲动性行为,容易违背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做出一些极端的行动。比如,上海地铁里出现过一个女子,当众啃凤爪,骨头吐一地还飙脏话骂人。又比如,克制不住性冲动,而不断骚扰异性的行为。
而本我被过度压抑的人,则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甚至发展出一些特殊的强迫症状。这是因为本我始终想寻求表达,总有一天,被过度压抑的本能会蹿出来“捣乱”,严重的,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伤害。比如,有的人浑身上下到处穿孔打洞,看起来是喜欢时尚,其实背后往往隐藏着本我过度压抑而导致的自虐倾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