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别人的问题,一般不要指出来。因为我们不是他的师父,说了他未必听,或者即使听了也未必懂。
修行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问题是必然经历的,也会随着修行功夫增长而解决。
如果不是本人主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给他指缺点,他是难以接纳的。只有他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急于想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建议才可能有效。
心理医生不会主动给人做咨询,而必须等别人主动找到他,才会开展工作。而且心理咨询并不是提建议,而是引导咨询者进行自我觉察。
修行者在开悟前,肯定会有许多偏见、执着,我们不必担心,因为带着这些执着一样可以修行。开悟后,这些偏见执着自然就消失了。
我们也没有必要消灭别人的痛苦,因为每个人只有经历痛苦才能觉醒。
万行师父说我们的思想都是偏见。所以说自己是偏见不是谦虚,也并不丢人,而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客观时,其实也是很主观的,所以我说“比较客观”。
偏见就像盲人摸象,不是绝对正确,但是也不是毫无道理。承认自己的思想是偏见,既是自信,也可以包容别人的不同意见。
把道理写清晰的人很聪明,不简单。把道理写得模棱两可的人是大智慧,更难能可贵。
一个模棱两可的人不会和别人辩论,也就没有人愿意和他辩论。什么争执到了他的面前都会消失,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冲突。
公开写作六年来,我从来不害怕写错,不担心误导别人。
心态很重要,没有恐惧的心态很难得。热爱写作,就是对写作没有恐惧,不会有任何担心,这样才能保证写作过程快乐,读者阅读过程也快乐。
相反,如果写作者内心有恐惧,文章中必然凝结着恐惧。这些文字就会激发读者内心的恐惧。这样的写作和阅读就是受罪,这样的文字就是毒药。
喜欢中是有恐惧的,但是热爱中没有。
仅仅喜欢写作,必然遇到瓶颈,遇到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困惑。
热爱写作,就不存在瓶颈,写什么和如何写都不是问题。
你担心别人批评时,就会有人批评你。你如果不担心批评,即使有批评,对你也不起破坏作用,反而是学习的机会。
你如果在潜意识中喜欢自己,那么喜欢你的文章的人就会很多。“心想事成”只会在潜意识发生,不会在显意识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