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14d9d2f49f8bc02d.png)
阿里西瑛,又名木八剌,字西瑛,省称里西瑛,西域人。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一言其“躯干魁伟,故人咸曰长西瑛”。久居吴城(今江苏苏州市)并自名其居所“懒云窝”,每于超然脱俗中逍遥自乐。善交际,长音律,文友如云,与名流雅士如贯云石、乔吉、卫立中、吴西逸等皆有唱和。亦善吹筚篥,贯云石有《筚篥乐为西瑛公子》诗赞之。《太和正音谱》评为"词林英杰"。散曲现存小令四首,兹录二首: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f74ddcb8309b5815.png)
殿前欢 懒云窝自叙 (一)
懒云窝,
醒时诗酒醉时歌。
瑶琴不理抛书卧,
无梦南柯,
得清闲尽快活,
日月似穿梭过,
富贵比花开落。
青春去也,
不乐如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e631dfdcc9a8fa58.png)
殿前欢 懒云窝自叙 (二)
懒云窝,
客至待如何?
懒云窝里和衣卧,
尽自婆娑。想人生待则么?
贵比我高些个,
富比我松些个?
呵呵笑我,
我笑呵呵。
【注】懒云窝:作者在吴(今苏州)东北隅所建造的居处。此曲题下注曰:“西瑛有居号“懒云窝”,以[殿前欢调]歌此以自述。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邵雍安贫乐道,“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宋史》本传)。曲子写作者在“懒云窝”中,醒时饮酒作诗,酒醉之时就击节高歌,不弄丝竹不理书。主人公这样极端懒散、放纵任性,事实上是一种蔑视功名利禄、追求人性自由精神的表现。这是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以疏懒放达与元朝统治者消极对抗的反映。
作者懒云窝之号虽源于此,但特定含义与时代背景已不同。在元代,老庄思想成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调。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种奇怪现象。其社会背景,乃是元代政治极为黑暗,士人没有出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c54a3e6f77ba8cab.png)
赏析此曲之韵味:经过一段官场的坎坷,到了晚年,总想着撇开一切是非,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个清闲日子,这几乎成了人之常情。不求富贵则清,不争名利则闲。唯有清闲,才能快活。作者在这两支曲子里,用自我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自己沉浸在"懒云窝"的"尽快活"的天地里。惬意、满足。正因为这样,才引出不少同行的唱和。
斋名取做"懒云窝",无理而妙。尤其是一"窝"字,俗中见性,性中现真。云的自如舒展,行藏自在,正好表现出作者的自恣性情,一传云神,二传己神。行云流水般的描写,作者放纵不羁之神态亦跃然纸上。散曲之神韵,昭然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