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文章中读过一小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鱼需要自行车吗?答曰需要。为什么?有了爱情傻瓜才会问为什么。”这段话自然是来自记不清是《意林》还是《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中的爱情故事了,仔细想想,中学时热爱在闲暇时间读这些零散的杂志,倒是有许多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时候还会用这些爱情故事来自我激励,嘛,或许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呢,或许我们就是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呢。直到慢慢地成长了,到了那些爱情故事的年龄,才蓦然发现,那些文章其实大多是在煲一篇香喷喷的爱情鸡汤罢了,走进它的背后,现实却远远没有文章中那样美好。
在高中喜欢隔壁班的女生的时候,偶然间读到了《寂寞式好朋友》这篇文章,瞬间为之感动,忍不住在半夜偷偷地把电脑抱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把这篇文章敲进电脑,分享到自己的空间,分享到常去的贴吧,又抱着点点的希望,渴望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能看到这篇文章,是否能和我一样把自己代入进去,从而明白这一番心意。但是奢望总是奢望,留在空间的文章只有孤零零的阅读量0的标示,并没有引起想要的人的注意。也终究是没有文章中苏志明的耐心,也终究是没有苏志明和慕言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最后还是独自一个人走了下去,让这篇《寂寞式好朋友》成了记忆中的文字。呐,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成为了《寂寞式好朋友》中慕言一样的女孩,总之我没有成为苏志明,也没有为那个人邮寄一份跨越时间的快递,留下一个可以供人戳独自的毛绒玩偶,只是自顾自地向前走,把这篇爱情鸡汤与那个人一同抛在了脑后,只是在偶尔的时候,想起来,默默地感慨一声。
这些爱情鸡汤文章也带给中学是的我一个窗口,一窥大学的模样,留下了对大学的向往,但是对那个时候还算不谙世事的我来说,这些文章描绘的世界太大,有太多我还没有搞懂的事情,就像有一篇文章写过《诗经》鉴赏这门选修课上两个人的偶遇,在相处之中渐渐萌发的爱意,毕业之后一个男生留在了北京,女生去了香港,男生对女生说:“我要结婚了。”女生只是默然,男生却已经飞到了香港,引出了曾经在选修课上《诗经》中的那段诗句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如果我都不肯来香港,你又怎么肯到北京去呢?”在现在模模糊糊的印象中,似乎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最后总还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这篇爱情鸡汤让我到大学之前仍旧记忆深刻,甚至在大学时也想去选修一下《诗经》课程,大概是带着想要和爱情故事中一样,遇上自己心仪的女孩的期望吧。奈何上了多年的选修课,始终是低头,玩手机,看书,期末交论文凑合了事,倒是把大学开始的夙愿一抛了之,果然爱情鸡汤的力量也挡不住人的惰性啊。
有时会不自觉的打开QQ宠物,在我的记忆里仍然有一个深刻的情节,女孩在QQ被盗之后,看着另一个女生以自己的网络身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那个千里迢迢来到自己的城市的男网友的身边,她没有说话,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打开QQ宠物,看着那个取了他的名字的企鹅慢慢死去。这个情节所在的故事名字已经被忘记了,似乎是一个超级,超级古老的时代的故事。这篇爱情鸡汤不知不觉就默默地感染了我,即便对那个QQ宠物恨得咬牙切齿,总会有时不自觉地把他打开,然后看着他一点一点地减少数值,又忍不住叹息一声,再一次关掉它。
喜欢冰岛,喜欢雷克雅未克这个城市,尽管对这里的了解只是一点点。这份喜欢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就是那一篇《伊莎贝尔她不在》吧。这篇爱情故事的情节也已然模糊了,只是记得从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寄来的明信片,以及女主那显得有些怯懦的性格,和上面提到的女生不同,在这篇《伊莎贝尔她不在》中,女主的QQ甚至没有被盗,是她主动让了出去,只是她感觉自己并没有站在那个男生身边的资格罢了。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心头总是会有一些颤动,明明是自己的,却主动放手,明明有着两情相悦的感觉,却没有取追求,在这些爱情故事中,总是有一些女主会有这样别扭的感觉,或许这些已经不是爱情鸡汤了,应该称作爱情毒鸡汤吧。
那些年曾为这些文章所感动,等到多年后再回首想一想,有些故事确实不是我所能企及,只能隔着文字静静地看着那些故事的发展,或虚构,或真实,或触动,或无奈。也或许就像那段文字一样,一条鱼需要自行车吗?答曰需要。为什么?有了爱情傻瓜才会问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