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23看的书散文想法
羊道三部曲:感受哈萨克牧人的淳朴

羊道三部曲:感受哈萨克牧人的淳朴

作者: 免贵姓虾 | 来源:发表于2023-08-19 22:1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之一:第一次读《春牧场》是在2022年,读的电子书,读完觉得实在好看,又买了纸书来看。后来又逐渐买了《前山夏牧场》和《深山夏牧场》。李娟文字确实很美。

之二:这篇书摘写在2023年8月,打开编辑器,惊讶发现去年几乎同期,写下了《春牧场》书摘的开头,竟然完全不记得这事,后来因为偷懒没能写完,便只留有一个开头。

本书摘一句话 :

等反应过来时,惊觉好多事情无须言语也能去到最恰当的地方,寻到最恰当的结局。

作者与书:

从以前读设计史的时候,就有个习惯:喜欢算时间——这个人在哪一年、多少岁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很有意思。

李娟1979年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市下面的一个小乡村,工作后在机关单位上班。2007年,也就是她28岁的时候,跟着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游牧,经历了春牧场吉尔阿特、前山夏牧场冬库尔、深山夏牧场吾塞。2008年,她辞职(游牧一整年竟然没有辞职?)到江南一代打工、恋爱、生活,记述这一年的见闻。耗时三年,于2011年出版了《羊道》。之所以取名羊道,是她对羊以及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们的赞美。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没有(或很少)试图去教会我任何人生道理,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便放弃了判断和驾驭,只剩对此种生活方式诚实的描述。”

在书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只是在平静地记述,而并不夹杂对此产生的对游牧生活以及游牧民族的看法。毕竟,牧人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淳朴的民风本身就已经很美了。

哈萨克牧人的有趣事

一、

哈萨克牧人非常重视家庭人口数量。

两个人结婚,他们说“拿了” “给了”——“我的儿子拿了她丫头” “我的丫头给了他儿子”——很有趣。

哈萨克牧人有一个习俗,会把自己的长子或长女赠送给爷爷奶奶作为儿子。以前叔侄相称,今后兄弟相称。

二、

淳朴的民风。

哈萨克牧民有个传统礼性,给路过家门的搬迁驼队——不管认不认识——提供酸奶,为刚搬到附近的邻居提供食物和茶水。即使自己家不剩什么牛奶,也会想方设法省一些出来制成酸奶供路过的驼队饮用。

没有通讯工具,但哈萨克牧人间流行着一种“土电话”——口口相传。大家打照面就会互通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牧民们哪怕并不路过,只要离得不是太远,都会绕道去通知。

三、

对哈萨克牧人来说,转场搬家是一件像过节一样隆重的大事。路上风大雨大、尘土飞扬,又要照料牲畜,但是牧民们还是翻出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压箱底衣服上路,还会装扮骆驼和家什物件。

四、

哈萨克人有熬肥皂的习惯,对他们来说,熬肥皂是件极郑重的事情。甚至流传忌讳品行不端的人插手,否则会制作失败。熬肥皂用的原料有羊油和炼油后的肉渣,有时候洗衣服,洗着洗着会洗出一块肉来。

五、

哈萨克牧人随时都在路上,因此家什和器具都是最简单的满足生活需要的。很多物件都是多用途:比如铁皮盆,可以盛盐喂牛羊,可以装牛粪,有时候用来洗衣服,甚至也用来烤馕。煮饭的锅盖,把它砸平了就是一个托盘,用来烤馕,需要用锅盖的时候,再把它砸回来。

六、

松树上会结松胶,年轻人们把它抠下来当作泡泡糖嚼,有一股浓郁的松香味。他们甚至几个人轮流嚼一颗松胶,互不嫌弃,有新的了再扔进嘴里跟旧的融合一起嚼。睡觉的时候把它吐出来粘在衣服扣子上,或者耳环、镜子、手表上,第二天抠下来继续嚼。

本书的一些摘录:

作者记述游牧生活的美,我也记述作者文字的美吧。

《春牧场》中:

胡安西的世界只有这么大的时候,他的心也安安静静地只有这么大。他静止在马不停蹄的成长之中,反复揉搓这颗心,像卡西反复揉面一样,越揉越筋道。他无意识地在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牧人而宽宽绰绰地做准备。

在描述卡西期待姐姐阿娜尔罕回来的时候,作者写:

阿娜尔罕怎么来呢?走着来?搭摩托车来?卡西每天下午喝茶时,都端着茶碗坐在门口,边喝边注视北面山谷口。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放下碗站起来,朝那边长久凝望。

每天晚饭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念叨一遍阿娜尔罕会捎来的东西。说道最后,有时会加一句:“可能还会给我买双袜子吧?”她把脚抬起来给我们看:“这一双就是阿娜尔罕给我买的。”

妈妈说:“嚯切!”她的脚丫都凑到饭桌上了。

有时候她突然想起来似的说:“上次阿娜尔罕回家带了苹果,这次肯定也有!”

再想一想,又说:“没有苹果的话,瓜子也可以。阿娜尔罕也喜欢嗑瓜子。”

过了很久后才终于下了最后决定:“还是苹果吧。苹果更好一点。”

把一个人对另一个即将要来的人的期待写得生动形象、细腻极了。

在《前山夏牧场》中:

...大家睡啊睡啊,花毡上横七竖八躺了一片。

睡醒后,彼此看一看,说:“走吧?”“走。”再静坐一会儿。又说:“还是走吧?”“走。”

就这样互相催了半天,没人舍得动弹一下。

再后来,终于起身了。一个个出了门,绕着毡房走一圈。看看远处,再看看眼下的山谷。又悄悄返回,往花毡上一倒,一个挨着一个继续睡。

一位老人在新人婚礼上致辞:

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却淳朴得没有用过麦克风。他只打过电话。于是就想打电话那样,直接把麦克风放到耳边说:“喂?”赶紧有人上前指引他正确的用法。

月亮圆的时候,全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圆。

李娟写人的牙齿一绝:

沙阿爸爸呢,镶了一大排金牙,也不知有多少颗。每当他开口说话,我就飞快地数一遍。但没有一次能数清。

(一个做客的女孩)她的牙齿长得非常稀疏,彼此一颗远离着一颗,缝隙可以塞一枚一元硬币。

生活是简单寂寞的,劳动是繁重的。但没关系,食物能安慰一切。

因为有女士在场,每一个喝酒的人都为自己正在喝酒这件事向我们道歉。道完歉接着喝,喝多了继续道歉。

我们这个红色细木栏杆支撑起来的家,褐色粗毡包裹着的家,不时收拢在驼背上、颠簸在牧道上的家,任由生活的重负如链轨车一样呼啦啦碾过,毫不留情地碾碎一切脆弱的与单薄的。剩下来的,全是坚固耐用的物事全是一颗颗忍耐、踏实的心。

今天我的任务是牵着两匹空马前行。马儿们倒是很乖,一直不紧不慢跟在我的坐骑后面。但要放屁时一定会想法子超过我,走到我前面再放。

完。

2023.8.20晚间

相关文章

  • 《羊道》:别再佛系了,这里有更好面对生活的指南

    李娟的《羊道》三部曲,记录了哈萨克民族,择水草而居居,四季转场的生活,在李娟的笔下,这次也许是世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

  • 素朴悠闲之夏

    今日阅读李娟《羊道.前山夏牧场》,读《羊道.春牧场》时,感觉哈萨克牧民,一直在路上,转场的路上,背冰捡牛粪的路上,...

  • 2020-11-02节制的品格

    最近对“节制”这个词有很深的好感。 最初是在前段时间读《羊道三部曲》时接触到的,作者对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及民族性...

  • 读书《春牧场》

    文by冬至 羊道三部曲之一的《春牧场》一书记述的是扎克拜妈妈一家在吉尔阿特和塔门尔图的日子,哈萨克民族是游牧民族,...

  • 在路上 —— 读《羊道:春牧场》有感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

  • 3月和4月阅读小结

    -01-《羊道三部曲》李娟 李娟的文字总是鲜活,在夏牧场上,草很绿,太阳很短,人很渺小。《羊道》记录了李娟在扎克拜...

  • 狗的事

    今天的心情被昨日的内容搅得难受却又无法缓和。 近日在读李娟的小说《羊道三部曲》,书里的冷在字里行间里让我深深感受。...

  • 2018-08-03

    捡牛粪 小时候经常去捡牛粪,我们那是哈萨克聚居区,小村庄被绿草环绕,每天都有专门的哈萨克牧人赶着牛羊在村庄的外缘游...

  • 写实的生活最打动人心

    最近看了两个优秀女作家的作品,李娟的《羊道》和西西的《飞毡》,前者是写实记录哈萨克牧民生活,后者是以香港的发展为主...

  • 哈萨克美食攻略

    哈萨克斯坦传统菜肴主要是羊肉和马肉,以及各种奶制品。几百年来,哈萨克人都是牧人,他们饲养肥尾羊、双峰驼和马,依靠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羊道三部曲:感受哈萨克牧人的淳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i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