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PDF下载:https://pan.baidu.com/s/1VfHsY6R0D7BgH7y_O8jr4g
|张明 著|三十二、折旧利息“蚕食”消费
按惯例,我们还是从微观上着眼分析。
图42(a)描绘了简单再生产时,某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的产品累积,以及将之全部均投资为下一生产周期折旧时的情况,这里没有考虑到折旧投资的利息回报。
图42但即便是简单再生产,某一个生产周期人们投入的折旧投资也必须付给利息回报。如果折旧利息还能够从其他处获得收入,比如向人借款、发行债券、扩股融资、甚至缩减消费,等等,来支付利息,以“外援”的手段来支撑这时的利息回报,则简单再生产就可得以维持。这就是图38中(b)所示的情形。
有了以上的基本认识,现在再从宏观上着眼分析。
整个国民生产总值(GDP)无非就是全体产业中各个对应组成部分分别线性相加的总和。
既然是总量,就应该进行总量分析。
先从投资这一端进行总量分析。由历年净投资累积而成的投资总额(它形成了的劳动手段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是一个累加过程。为行文简便,我们不妨称它为实物投资。对应地,每年支付资本的利息数额也不断增多,称之为实物利息。这样关系就由图43中的实物利息曲线所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实物利息曲线仅与净投资形成的总资本有关,而与折旧投资无关。
图43图43的E点是折旧曲线与实物利息曲线的交点,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渐近平衡处。如以E点这个关键点垂直分割国民总支出,E点以上是折旧,E点以下是实物利息再加上人们的消费。
而每一年都必须投入的折旧投资(为维持劳动手段所必须,被转移成“入不敷出”人的收入,其外表无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投资总量就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大。相对应的是,回报它的折旧利息数额也越来越多!
当我们再注视图43的E点,发现问题来了!面对络绎不绝源源而来的折旧利息,却没有相应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额外供给了。
怎么办?
还是从理论上运用因果性逻辑链条来分析。
让我们从国民总支出的角度进行分析。
就图43看,对于国民总产出规模无从扩大而又必须支付的折旧利息,只能在圈定的折旧投资、实物利息(对应实物投资总额)和人们消费这三块中打主意。
在经济运行中,真正有权力进行选择的是企业家。那么,企业家群体面对“桌上”摆放的折旧投资、实物利息和人们消费“三只杮子”,他们认为“最软的杮子”是哪一只?
一般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人们消费。(其原因在后面叙述中会逐步明晰)
让折旧利息“蚕食”人们消费的方式,可用降低工资总额的方式来进行。而降低工资总额的做法,又可分成降低工资平均水平和解雇工人两种做法。
面对滚滚而来且不断增长的折旧利息,持续降低的工资平均水平必然会达到它的极限——由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即人们生儿育女、养家糊口、基本教育和技能培训等的开支。即使从经济学上分析,也可知这一过程必然不可持续。更不用说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看,这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反抗和动荡。
另一种做法为降低就业率,即解雇工人。这种做法必然引起生产规模的缩小,这就进入以下即将讨论的范围了,容后再谈。
虽然说人们消费这只杮子最“软”,但具体分析时,可看到有些时候有些地方也不完全如此。工人组织起来的力量、工会谈判的力量、最低工资的立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折旧利息“蚕食”人们消费的进程。
我们在图43中,采用向下的箭头指明折旧利息如何一步步地“蚕食”人们消费的趋向。
作者联系方式:
QQ:1103797371
微信:zhangming1954
电子邮箱:zhangming1954@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