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德歉”和“礼让”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德歉”和“礼让”

作者: 斯石英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12:45 被阅读0次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德歉”和“礼让”

    在焦作市沁阳市覃怀路有一条特殊的古老胡洞,这就是“仁义巷”,或者叫“六尺胡洞”,它出自于一段历史典故。

    史料记载,何瑭公衍女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张氏邻,张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京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后人用“仕义巷”(或“六尺巷”)蕴含的故事内容,表达宽容、忍让、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有品质、有品位的重要表现。

    作为人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争强斗狠,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在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仁义巷”的故事表达的不仅是有德之人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历史故事】

    明朝正德年间河南省怀庆府,有一位翰林院大学士名叫何瑭,他在朝廷做编修,后到礼部尚书。

    何瑭在沁阳籍为官清廉,至今群众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比如“仁义胡同”,仁义胡同位于今沁阳市覃怀路。

    明朝年间,礼部尚书何塘女儿何英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何塘得知后,专门修书一封,教育女儿,要以仁义为本,切不可仗势欺人。书信内容是一首打油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何英遵照父亲叮嘱,把墙往自己这边挪了三尺,邻居得知详情后,感动之余也把院墙往自己这边挪了三尺,后来,这里盖房的左右邻居,纷纷效仿,形成了一条宽六尺、长二十多丈的胡同。

    一时间,两家处理问题的做法传为美谈,这段佳话也成怀庆府人以礼待人的一个写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德歉”和“礼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tx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