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

作者: 竹竿砖头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07:02 被阅读0次

我们通过前人筋骨皮的划分,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诸葛亮,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前,能够高瞻远瞩,准确地提出伟大构想,并落到实处的伟人。换言之,就是能够创造历史,左右天下兴亡的智者。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位高人是如何炼成的?有的人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了。有的人跌倒了还能爬得起来。有的人无数次跌倒能无数次爬起来。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先不说他六出祁山,屡败屡战。单就他的童年,就是一段悲惨的世界。3岁丧母,8岁丧父,跟着叔叔东奔西走寄人篱下讨生活。又逢乱世,千里无鸡鸣,万姓以死亡。16岁时叔父也死了,他与弟弟诸葛均在隆中当了农民。27岁方才出山辅佐刘备。要知道27岁对于古人来说,已是白了少年头。江东孙策,26岁就死了,但他那会儿已经打下了六郡八十一州。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条件,而在于志向和能力。一等人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可谓雄才大略。二等人志向远大,才疏学浅,可谓有大略而无雄才。三等人志向一般,才能出众,可谓有雄才而无大略。而诸葛亮就是雄才大略的人。他16岁时就自比管仲、乐毅,并且评价徐庶、崔州平等人只会官至刺史。他的叔叔死后,他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孙权那里已经站稳脚跟,屡次相召,但他认为孙权“只会贤我,而不能尽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所以推辞不就。他有一句告诫后人的千古名言,就是要志当存高远!

他14岁的时候,跟着叔叔投奔刘表,入读襄阳城南学业堂。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庞统等人都是同学,老师有宋忠,水镜先生司马徽等人。司马徽是专门研究《左氏春秋》的,但他讲求经世致用。在荆州刺史刘表所创办的这所学业堂里,大致有三种学习情况,治国平天下的一类人。如诸葛亮庞统徐庶向郎等人。追求文章之不朽的一类人。如王粲邯郸淳等人。白首穷经的一类人。如宋忠等人。而刘表呢,他只喜欢白首穷经的一类人,所以善善不能留,恶恶不能去。只能为守门之犬。白白为其他的政权培养了人。

而诸葛亮在读书方面,也显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别人读书是惟务精纯,他读书却是独观其大略。那什么是观其大略呢?李白说,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并以此浏览于百家之中。那什么是大意呢,书中精髄,真传一句话而已。易中天先生对此有个高明的说法,他说诸葛亮读书就如同高明的军事统帅一样,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会纠缠于那些个枝枝叶叶,而会直接去寻找主要目标与中心环节,因为他相信,只要中心环节主要目标弄通了,其他的枝节可迎刃而解。拿破仑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欧洲的将军们,他们的目标太多了。而我的目标只有一个,消灭了他们的部队,他们也就什么都没了。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读书方法中,诸葛亮的独观其大略始终是拔得头筹,自是人间第一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你要知道,你的选择很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可能耗费人的一生。诸葛亮以非凡的胆略,做出了大胆的取舍,你们敢吗?

我这里再分享一个关于诸葛亮出师的民间小故事。水镜先生司马徽一日召集他的学生当众宣布,“有自觉可以出师者,通过他的考验可以下山。”“就是在午时之前,能够得到我的允许出得此门者,可以出师。”话音刚落,崔州平上前说到,“老师在上,得到您的允许,让弟子出得此门,我万万不能。但如果得到您的允许,从门外进到门里,我却认为很容易。您若不信,可以一试。”水镜先生微微一笑,“此乃孙膑请师之法,州平虽才思敏捷,但尚需努力。”众人气势为之一落,各自悄然不语。

又一会儿,徐庶顿足捶胸,号啕大哭,抢步上前,拜倒在地。“吾师容禀,今得家书一封,言母病重,上乞吾师恩准,容某回家探亲。”水镜先生一听,改容正色道:“夫忠孝,乃人伦之本也。元直赤子丹心,诚为君子仁人。只是,你有所不知,汝母昨晚亦修书于我,谈及病情,只是小恙。你那封书函是汝弟所为,只徇私情,不明大义。汝母有言,嘱汝当学战国之时乐羊子,须努力进学,万不可半途而废也。”徐庶为之讪讪,众皆失色。

就在此时,忽然诸葛亮拍案而起,大呼荒唐,大叫可耻。以手点指,高声喝骂,直呼水镜先生为庸师,假道学,伪君子,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宛若市井泼妇。饶是水镜先生镇静功夫了得,也有点经受不住。又听得孔明让他退钱,又要与他打官司云云,一再的撒泼。先生终于按耐不住,顿时无名火起,着弟子把孔明撵出去。孔明吵吵嚷嚷,仍不罢休。就地盘旋,赖着不走。先生盛怒之下,着徐庶崔州平把孔明推搡出去,这才平息。

众人面面相觑,甚感意外。先生怒火填胸,兀自不休。然而却见崔州平徐庶孔明三人进来礼拜,口称恕罪。先生方悟,“我中计了。”

故先生门下,出师者唯有三人。崔州平,徐庶,诸葛亮。崔州平不如徐庶,徐庶不如孔明,其后果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vu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