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化和主客体对立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21-01-26 09:54 被阅读0次

可能比较难懂,先概要说一下,对象化就是主客体对立,通俗说,人和物质世界不同,相对而立,天人不合一。

唯意志论,从叔本华到尼采,意志已经预先设定和贬低了应该是可能、尤其是必要的东西,即存在者整体。这种意志把存在者解释为可表象和被表象者。“可表象的一方面的意思是:  可以在意欲和算计中达致;另一方面的意思是:  可以在制造和实施中得到表达。但从根本上来想,所有这些说的是:  存在者本身是被表象者,惟有被表象者存在。”这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它起源于柏拉图主义,在现代技术的本质中得到了完成。它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这个传统必须被拆除。由此一个源始的提出问题才可能”。

在康德那里是认识论,主体认识客体。在黑格尔那里,是精神和物质的两分。意思是一样的。

主客体对立就是对象化,对象化就是主客体对立,世界作为意义整体消失了。这种思想从西方席卷东方,我们生存其中而不知。

说到写作方面。

当我们开口就说,你怎么看?提高你的认知?应该怎么写作?应该写什么?文章应该怎么立意,编大纲,人设,主题?我们已经默认了主客体对立的对象化,而将世界的意义整体抛弃了。

人人都知道不要主观看待世界,可是在客观的背后隐藏着主客体对立。没有主观,客观从何说起呢?

换句话说,我们看似追去意义,其实意义的基础早已被抛弃,我们在追求虚假的意义,这个虚假的意义其实是认识——根据科学眼光来看,而不管科学的看法是一种对象化的预设,假定理性就是真理,理性不需要基础,是天经地义的。那么理性从何而来呢?它不需要根据吗?这种看似理性其实主观的想法,恰恰是对意义来源的完全漠视,将自己看做裁判和立法者,凭空降临的救世主。

至于如何提高阅读量,标题党等等,更是对象化的极致------计算和谋制,已近疯狂。

人本来是谦卑的,而今变得极度自大。

古代中国人不这么自大,为何变了呢?与其说是西方的影响,不如说现代性的必然。古人不是不自大,而是还没到时候。人定胜天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道降格为人道,已经是对象化的主客体对立了。

当今一说到人道主义,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最高价值,却不知道人道主义也不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天道,人道从何谈起呢?为了人道,我们可以消一切改造一切,终究会消灭自己。

相关文章

  • 对象化和主客体对立

    可能比较难懂,先概要说一下,对象化就是主客体对立,通俗说,人和物质世界不同,相对而立,天人不合一。 唯意志论,从叔...

  • 意象为什么是真而美的?

    意象为什么是真而美的? 中心思想,主题立意,这些对象化的习惯,主客体对立的观念根深蒂固,记忆回忆的习惯要改变。反思...

  • 写作应非对象化

    写作应非对象化 我看到一棵树,这就是对象化,树是我观看的对象,站立在我面前。我是主体,树是客体。 而非对象化是,当...

  • 写作应非对象化

    写作应非对象化 我看到一棵树,这就是对象化,树是我观看的对象,站立在我面前。我是主体,树是客体。 而非对象化是,当...

  • 2.4社会禁忌与沟通主体之选择性客体

    客体一一认识的对象,当然有的时候主体和客体是融在一起的。 主体和客体融入的关系 投射型客体,见物如见人。投射型客体...

  • 【剽悍行动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而价值是指客体对人需要的满足。 真理与价值...

  • 美与丑

    虽然美与丑都是审美对象,但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美和丑看作相对立的概念,认为美是和谐,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必然...

  • 第52节 心灵的图形法(4)

    一、图形法使概念与客体发生关系 图形法将概念和客体(对象)联系起来,通过图形作为中介,沟通了概念和客体之间的鸿沟。...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共读第22天

    1.摘要: 提醒要消除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观念,然而我一直没有去面对最大的对立,也就是他和我之间的对立,一个与自己对立...

  • 2018-07-21

    昨天说错了,其实犯罪主体对应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抽象表象形式,是本质与现象的区别。因为客体一般是物和权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象化和主客体对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zw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