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生命的质量,首先应该明确生命的意义,只有如此,方能印证人的一生,在多大程度上践行了人生的意义,从而确证生命的质量(你这一辈子有没有白活). 正如佛祖用四法印来验证佛法,百试不爽.
那么生命有何意义呢?
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著名科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这样界定生命:生命是一个负熵系统,当它向平衡态发展时,生命就会终结.
也就是说我们为了保持生命的存在,要不断的吸收负熵,使整个宇宙的熵增加. 再确切一点讲,生命的存在就是使世界更加混乱.从这一点上很难说明生命有何意义.
佛教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浅显易懂,《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解释一下就是:观自在菩萨,修行极深的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行动,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有首歌不是这么唱的吗?你是空、你是空,色即是空的空空....
儒家向来缺少对于终极的追问,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不免流于表面文章. 而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一的王阳明,其对生命的理解,倒还值得一论. 那就是知行合一,翻译一下就是这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都源于观念的不同,也就是产生观念的模型之间的不同。每个人的模型都是不同的,这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根本。模型是人的根本属性,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模型.当你探求自身模型以后,就能针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做精准的回应。这个时候能阻拦你的还有什么呢? 但探求自己模型的过程,就需要认真、诚实、100%的努力,才能在有限程度上探知.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金刚经》也说: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因此,从科学、宗教、儒家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意义,也许只能得出如下结论: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意义就是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本身,这就是意义所在.从生到死,因为偶然存在于世,构成必然活着的唯一原因。但是,如何活着,如何理解活着,如何表现活着,这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所以由存在的过程所决定,就是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