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有一次"扶贫"行动,对象比较"精准",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本次进贾府,其斩获可谓丰矣。光说白花花的银子,平儿打点的就有一百零八两,鸳鸯那打点行装有两枚笔锭如意,大概也值几十两银子。两下里一加,有银大约一百五十两左右,一两银子按二百五十块钱估价,就是三万七千五百块钱人民币。这还不算各类衣物面料的价值。
贾府本次对刘姥姥的扶贫行动基本属于"结对子"帮扶,也算得上是"精准"行为了。
然而我们不妨回头看看,贾府这次扶贫行动,资金投入确确实实是下了力道的,应该是能够解决刘姥姥一家的"贫困"现实。这之后,姥姥一家应该不会再到处"投亲靠友"了,因为他们通过置地、做买卖生意,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户新的"财主"。 成为财东之后的刘姥姥一家,也会积极地投身扶贫的"志愿者"行列、去帮助别的"贫困户"么?或者换一句话说,天底下贫穷的人、贫穷的家庭还很多,贾府就算这一次帮扶刘姥姥一家"脱贫致富"了,那么还剩下那么多的贫穷的人、贫穷的家庭,谁又去帮助他们?
这或许就是本章回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冷静审视吧。从这个角度阅读,林黛玉讥谑刘姥姥那一整套的"致富经"、"发家"方式为"蝗虫"的丑陋行径,可笑之极,表面看似乎有些过激、过分,然而实际上应该还是能够理解的。
在本回我们阅读到,在贾府,真正的巾帼英雄、女中丈夫、闺阁领袖不是别人而是老太君贾母。看看她老人家诊病的阵势,就连久经权贵阵仗的王太医也不敢仰视。贾府上下所有"穿红着绿戴宝簪珠"之辈,无不在她的庇护之下。 那些被贾母庇护的女性朋友们,是通过"碧纱厨"的有色眼镜打探世界的,她们不说,人们是无法知道她们对"碧纱厨"以外世界究竟会是怎样的感观。
林黛玉似乎回答了这个话题。 从贾母处出来,薛宝钗便把林黛玉"绑架"到蘅芜苑,对林黛玉在出酒令时表现的"不检点"行为进行了比前比后、苦口婆心地教育,这让林黛玉十分感动:"……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其实薛宝钗所说的那一套,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文化钳制的统治思想。男尊女卑、文化钳制,就是社会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罪魁祸首。 "妇女能顶半边天"。看看贾府里的半边天吧,她们只能被贾府的妇女领袖贾母背后的"碧纱厨"庇护着,只能透过"碧纱厨"窥探外面的世界。如果"碧纱厨"是一张银幕,这些"半边天"们能看见的,不过都是一些着了色或没有着色的"外面的世界"的影子,这是一个虚幻的不真实的世界、一个被欺骗了世界。 如果要按宝钗说的那一套"安于本份",实际上就是要继续地自己把自己骗下去,接受一个不真实的现实世界,同时也接受一个被钳制了精神的不真实的自我。
当然林黛玉是不愿意继续自己欺骗自己下去的。她对宝钗"教导"的那一大段话,暗服的只是宝钗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心里上是有自己看法的。这在她因为嘲笑薛宝钗"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之后,假意央求宝钗的那段话中似乎就有了注解。林黛玉的话实际上已经直指向了人心和真实的自我。 林黛玉自然不同于薛宝钗,她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最起码,要努力做一个真实的不被欺骗的自我。
只有文化的"钳制"解除了,封建的枷锁打破了……社会才能进步、生产力才得发展,那些还很多的穷人、还很多的贫穷家庭才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才有可能真正地从贫困之中解脱出来…… 也许,这正是《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审视结果。
看贾宝玉提笔书写画具单子的样子,不就是寄寓着作家审视、思考的神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