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疫情爆发,国内经济不明朗,只好把计划好的商业行动搁置一边。时势面前,人的无力感就如秋风里的落叶,只能凋落在苍黄的弧线中,勾画着长长的感叹号。盈亏未定的市场经济面前,不做什么,也许可以躲过一场失败,未尝不是好事。
鲁迅先生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那么,可人在困局里面,又有哪些梦出现在夜里的黑暗中呢?
这些天,一个问题时隐时现地浮在脑海里:人类社会现有技术条件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已经远远超出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了,可是我们为何还是永无止境地在追求着那些非生命本质的名利地位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奋斗精神、社会成功吗?
我曾对朋友调侃说,过些天去浙江学字画装裱,不管时局如何变幻,都饿不死手艺人,重要的是动动手,可以锻炼身体,防止老人痴呆症。我说的是实话,朋友却大笑,价值观、生活态度有异,许多话只能自话自说地以自己为听众,人生的舞台是你和影子在出演,曲终人散后,人生已百年。
人为何不停地追逐着超过生活所需要的?本质上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贪婪,而是被人的本能所驱动,就如现在的自己,静静地喝着茶、写写文字,只是用孤独的方式,让生命的时间过的有意义。可这就是生命过程吗?
汪丁丁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有两重涵义:在现象层面,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成一部个人史;在意义的层面,人的生命过程由他体验过的意义串成一部情感史,在这部情感史的尽头,是生命可能呈现的意义。
由此观之,此时此刻,自己体验着孤独,何尝不是有意义的生命呢?所有的得,都是从失的视角去关照,所有的失难道不是从得去看待呢?得失成败,本质上都是得,都沉淀为人生情感史的意义。
声明:本人简书上文章,均为原创(个别图除外,侵删),注明出处、作者后,可随意在网络上转载,如出版或商业用途,请联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