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到我的家庭教育分享!
小峰原本是一个很开朗的孩子,幼儿园的时候活泼可爱,每天都是笑嘻嘻的。
转眼上了小学,爸爸妈妈开始重视起他的学习,为了怕他输在起跑线上,妈妈给他订好了各种计划: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先写作业,写完老师布置的,还要写妈妈布置的。周末两天报满了各种学习班,一周七天,天天都排满。
学习表现得好,妈妈就会说:“这次表现得不错,不过还不够那个XXX同学好,下次一定要超过他。”
如果表现得不好,妈妈就会说:“你看你,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啊!又输给了别人,你就不能够多努力一点吗?你这个样子下去,我以后还能指望你有什么大的出息吗?”
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压力,让小峰的眼里渐渐少了光芒,对学习也越来越懈怠。随之而来妈妈的管教也越来越严:“作业不写完,哪也别想去,越大越懒,越来越不像话,这样下去,迟早你是要吃苦的,以前一会说想做航天员,一会说想做科学家,照这样我看你啥也做不了,就是个废物。”
就在这样的管教下,小峰上到初二时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最后甚至不去上学。
小峰的妈妈逢人就诉苦:“从小到大,为了这个孩子,我操碎了心啊!可是最后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他小的时候多可爱,对听话啊!为什么现在会这样?”
看完上面这个故事你觉得沉重吗?但是事实更值得我们深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49093/7520ec405e86b252.jpg)
“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很开朗的,也很好好学,他其实很聪明的,现在却变得毫无自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没做家庭教育之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认为是孩子长大了开始会害羞了,所以胆怯不自信。开始贪玩了,学会偷懒了,于是开始荒废了学习。
当我认真的学习了家庭教育之后,才发现错误的认知害了多少的孩子,甚至耽误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一生。
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和内在动力呢?
是父母对孩子违背天性的严苛,是约束,是管教,是打击,是否定,是耻笑,是怀疑,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的责怪和打骂,是一次又一次跟别人家孩子比较后的奚落。
可能你要说:“我那都是想激发他啊!希望他能自我反省。”
不好意思,孩子的认知有限,人生经验有限。在他短暂的人生当中,暂时还不具备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展望的能力,成人眼里的身份地位金钱在他眼里都毫无意义。
现实的生活中,孩子们有的只是对当下生活的感知,以及对所感知到的东西做记忆存储,再用这些记忆存储驱动他未来的行动。
如果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是快乐,内心感受到的快乐便会形成记忆“通过学习能获得快乐”,于是他会越来越喜欢学习。
如果从学习中获得的都是痛苦,内心感受到的痛苦便会形成记忆“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于是他就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这个时候,再施于任何责骂都只会增加他的痛苦记忆,趋利避害的本能只会令他越来越逃避。其实不止是孩子,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会受这样的因果关系影响,就好比很多人都觉得喝牛奶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你隔三差五的喝完牛奶后就会肚子疼,试问你还喝吗?
所以,家长不要去责怪孩子的不好而是要检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语言充满爱与鼓励,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建立自信,让学习始终成为孩子成长中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是维护孩子自信心和内驱力的核心重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49093/fd811f3f3efdef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