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创业之前,也是一个打工者,他屡次跳槽,步步高升,20岁就做到了总经理的角色,后又创建长江塑胶厂,事业开始起飞!从茶楼小二到华人首富,职业发展可以向首富学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161/78c8d41e38e6991c.png)
职业发展第一步:茶楼小二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曾经对香港、对人生,有非常多幻想。看到人情冷暖,心里很难过。可我告诉自己不能死”
1943年,李嘉诚父亲去世,面对贫困的家境,他必须开始工作养家糊口,虽然那时他年仅14岁!责任与现实,是他早早走入了职场。
那时的香港,处于日军的统治之下,百业凋零,受了很多委屈后,才在一家茶楼找到了一份小二的工作,每天5点左右就要开始在茶楼干活,准备早茶,端茶倒水,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才回家。
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工作很辛苦,但是养家糊口的重任使得他坚持了下来,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勤勉努力,靠这份工作,一家人终于可以勉强度日了。
这份貌似简单的工作,却对李嘉诚后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把茶楼当做一个小社会,暗察每一位茶客的言行举止,以此分析他们的身份、性格、财富、消费习惯。渐渐地,他对茶楼客人的性情了如指掌,凭经验就能猜测茶客喜欢点什么,这十分赢得茶客的欢心,他也很快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堂仔!”
李嘉诚当然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茶楼小二,但是茶楼的工资也只能让一家人勉强不饿肚子。怎样才能实现自己曾经对父亲的承诺,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呢?
于是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跳槽!
职业发展第二步:钟表店学徒
他希望从事新的行业可以给他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毕竟一个茶楼小二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李嘉诚从零开始学起,心灵手巧又很勤奋用工,半年时间就熟悉了钟表的装配与修理。
“嘉诚来高升店,是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像吃钟表饭多年的人,谁都不敢相信,他学师才几个月。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标青(出色)的钟表商,还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威水(显赫)。”
从茶楼小二到钟表工,他成功实现了转型,收入稳定,生活也相对安逸一些。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更大的锻炼与发展机会,此时的他,17岁,已经开始思考要做自己的事业了。
职业发展第三步:五金厂推销员
这一年他选择离开发展势头很好的钟表公司,加入了一家五金厂,开始了推销生涯。这对李嘉诚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他生性腼腆,不是那种可以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的人。
但是他一个很注意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人,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充满自信,且又十分熟悉推销的产品。要尽最大的努力,设法让用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客户的心理及其变化,时刻使他们有兴趣听自己讲述,而不认为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李嘉诚一点点打开了销路,业绩也是越做越好,老板称赞他是第一功臣,备受起重。如果是你,这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在这好好干,争取更好的业绩?
但是这时他也看到了五金厂的危机:塑胶制品。这在当时属于新兴事物,李嘉诚敏锐的意识到塑胶制品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商业机会。
于是他选择离开,加入了一家塑胶厂!
职业发展第四步:塑胶厂推销员
李嘉诚很关注塑胶市场的变化,时刻留心产品的潮流,建议老板要上什么新产品,要缩减什么老产品。他甚至对哪种产品该到香港哪个区域销售会更好都一清二楚。再加上他的勤勉、爱思考,一年下来,他的销售业绩全厂第一,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七倍!
老板自然对这位后生很是重视,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两年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宝座。
至此,李嘉诚的职业道路可谓一路迅猛发展,从一个不起眼的茶楼小二做到了总经理。 从这样的发展历程中,对比我们自己的面临的职业抉择,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1.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其实我们很多人太容易满足于眼前的工作,喜欢驾轻就熟,喜欢呆在个人的舒适区,不愿意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就以为着你必须不断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好。李嘉诚不安于现状,四次跳槽,越跳越高,20岁就做到了总经理,可谓成功,但是他同样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后来又辞职创建长江塑胶厂,开启了李超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2.用心工作
“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其实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久而久之,个人能力和资源积累有限,难以达到更高的高度。
你对工作敷衍了事,人生对你也会敷衍了事!
3.顺势而为
从李嘉诚整个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办长江塑胶厂是他个人事业起飞的起点,当初他在五金厂干得风声水起时,在推销的过程中,敏锐的意识到塑胶所带来的机遇和广阔前景,毅然离职加入了一家塑胶厂,大胆迎接时代浪潮,顺势而为,这一步堪称李嘉诚事业的转折点。
马云曾感慨道:“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