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姥姥和姥爷的坟墓是在一起的。
也许我不懂得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是否真像书上所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姥姥姥爷是苗族,至今,苗族的女孩有的也依然是十五六岁就嫁了。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有六位兄弟姐妹,母亲排第五,姥爷很严格,六个孩子中最喜欢母亲。
母亲说,姥爷喜欢穿大褂,就像民国时期那些老爷穿的那样,姥爷在他们村里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听说还是什么马队的队长。姥爷定的家规很严,在家里叫人不能连着姓叫,这样不礼貌,吃饭的时候只能夹里自己最近的菜,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吃完饭碗里不许剩下一粒米饭……
姥爷对谁都格外严格,包括姥姥。
母亲说,姥姥和姥爷经常吵架,甚至是打架,有一次姥姥很生气,说:“你得意什么呀!等你死了,我一滴眼泪也不会掉!”
我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走在一起的,甚至是结婚生子。封建时期所谓的“出嫁从夫”,在姥姥身上就没有看到。
有时候两个人吵架,甚至似乎两个人能结婚是因为被逼的一样。而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不知道。
也许姥爷只是想找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也许姥姥只是想找个人嫁,也许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但他们依然走在了一起,即使不幸福,却也不会孤单。
那时母亲这个对爱情抱有幻想的小女孩认为,他们能在一起,或许就是第一眼就认定了呢,或许只是结婚了才开始吵吵闹闹的呢!
当然,我也这样认为。
父亲曾离过一次婚,母亲跟我说,她是一气之下,才跟爸爸结婚的。
那时姥爷的好友来提亲,那时候母亲十六岁,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孩子又多,所以母亲只读了小学。母亲说,那个人长得不好看,而且还是个傻子,她不想嫁给这样的人。可是姥爷碍于面子,只好应下,留着人家晚上吃晚饭。
那时的大舅舅就跟母亲说,如果你不想嫁,那你就把人家带来的这些糖塞人家背篓里,人家就会知道你拒绝了。母亲照做了。
姥爷也没有责怪母亲,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那个人的母亲去世了,人家又来提亲,母亲知道,这次是怎么着也得嫁了,干脆就离家出走了。
那时候的父亲在追求母亲,没有车,经常徒步走到母亲家找她玩,母亲在路上遇到父亲,父亲说,“跟我回家结婚吧。”
就这样,他们结婚了。
母亲说她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就这样被父亲骗回了家。
之后姥爷去世了,去世之前,母亲回去了一趟,母亲在娘家的时候坐在外面绣花,姥爷说,“老五,如果我死了的话你要记得,我要我的金牙,不要拔出来。”
那晚姥爷真的去世了,姥姥也真的没有掉一滴眼泪。
后来,母亲肚子里怀着我,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了,那时候姥姥病重,母亲去看她,可是姥姥说要是在娘家生孩子不吉利,所以立马把母亲送回了家。
还有几天我就满月了,母亲打算等我满月就去看姥姥,可是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姥姥去世了……
直到我长大,当我听到母亲诉说她儿时的事,当我看到山里并排的两座坟墓,突然之间觉得他们是何其幸福,活着的时候在一起一辈子,死了能葬在一起。
那个年代,即便他们不相爱,他们也只属于对方。
即使他们不相爱,但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不知不觉间相互依赖……
有些婚姻不一定有爱情,但是幸福总归是有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啊,如果真的爱,只要爱的人幸福就好。
相爱不一定要相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