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桂妃读书。
相信各位书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都是特别爱看书的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定目的性,有时是为了实现具体的某个目标,有时是为了提升工作的能力,有时为了从书中获得灵感。
那在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在以往读书的过程中,你能牢记自己的目标,并能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能力,时间在生活中的书友,请回复1,没有能把书中的知识实践的书友,或者是在读书过程中,已经忘记了读书目的标的书友,请回复2。
感谢各位书友的诚实与配合。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期望读书可以改变生活。那大家可以浏览一下互动的回复,居然多数的书友,回复的都是2。这代表着,在读完一本书之后,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发生关系,既没有用于提升工作技能,也没有能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花费了精力和时间,其实就是为了把书里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但调查结果却赤裸裸的告诉我们:读书与致用没有关系。
那到底怎么样才能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呢?怎么样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呢?相信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作家大岩俊之。他是一名研讨会培训讲师。在学生时代,他可不是个爱读书的人,真正读书的经理,也是从30岁开始的。大岩俊之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之后,他变成了一个一年能读300本书的人。而这本书就是大岩俊之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实用宝典。
在本书中,主要是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如何有效的读书。
(二),如何做读书笔记。
(三),如何有效的记住书中的内容。
(四),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如何有效的读书?
这两年在朋友圈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做“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相信各位书友一定都听过这句话。在其中能够感受到那种“读书与得到”不成正比的无奈和叹息。
在这里我也想做个小调查,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初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如果你的感觉是“对啊,我就是读了很多书,还过不好这一生的例子”,那这样的伙伴请回复1,如果你的感觉是“不对,我身边很多人就是因为读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那有这样感觉的小伙伴请回复2。
我们看到,虽然有回复2的伙伴,不过回复1的小伙伴还是占了很大比重啊。
其实这就说明,我们的读书效果都不大哦~甚至不少书友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明确读书的目的,而且对于书中的内容也吸收的甚少。
那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读书呢?主要是分为三个方面:
一、读书要有目的性
二、主动吸收书中你需要的内容
三、提升读书的时间利用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读书要有目的性。
不知道各位书友在日常的读书生活中,在读书的时候,你是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翻看还是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呢?或许在日常的读书过程中,你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今天就要仔细的去思考一下: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定要建立起强烈的读书目标感。
其实从现代职业发展需求出发,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书都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商务化了。
比如《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领导梯队》等等。这些书籍的学习,都需要我们带着“目的”去读,这样不仅能解决工作的问题,而且在这种主动的、从目标出发的行动中,人们才会更加专注,也才会有所收获,就像如果你在读《金字塔原理》,其实目标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写作,讲话是的逻辑问题,从这个目标出差,你也会更加主动的学习这本书里的内容。
同时,如果能够明确了读一本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就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这些信息。是我们可以提升这些能力。
比如,当你在阅读《微习惯》的时候,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建立微习惯的方式方法,那你通过翻看书中的目录,寻找对应的章节,你很快就能知道方式方法是什么。
这就像是要寻找生活中绿色的物品,试想如果让你闭上眼睛回忆,你能想起几样绿色的物品呢?可能你绞尽脑汁,也说不出几样,可一睁开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绿色的物品那这个寻找的过程就相对变得容易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读书要有目的性,那怎么才算是有目的性呢?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二、主动吸收书中你需要的内容
以前人们读书都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是读书。如果你到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那就需要升级一下对读书的认知了。
作者指出:在一本书中大约20%篇幅的内容是重点内容,而这20%里,最精华的内容也只有4%。所以,读书这个行为,我们不必从头到尾的读,不必尝试全部理解,而是应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突破式重点学习即可。
那如何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效率的学习呢?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先思考出自己关于这本书的问题,然后在书中找出对应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个可以动作分为三步:
1,用5-10分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2,用10-20分钟,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大概了解书中的内容。
3,用5-10分钟,定下针对书中主要内容的问题。
这样,平均半小时的时间,就能找到突破口了。比如,读《小狗钱钱》这本书,就可以通过明确读书目的,浏览大概内容,确定问题这三步,提出“小狗钱钱帮助女孩吉娅解决了哪些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目标放在寻找答案上,专注书中真正有用的,对你有帮助的内容。
除了上面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输出,来主动吸收有用的知识。输出的形式非常普通,一个是“向他人讲述”,另一个是“记录”,也就是写下来。
当我们以输出为前提,去读书的时候,就会更加的积极主动去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且在读书的时候,效率会更高,能够有意识的记住更多书里的知识。
就像作者是一个讲师,他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去读书,学习书里的内容,然后向大家进行讲授式的输出。这就要求他不断的,主动的,进行目的性非常强的读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有向他人讲述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记录”也就是写下来这种方式,进行输出。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输出方式,也很有优势的,因为有很多的写作平台,比如简书,知乎,公众号等等,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写在上边,还可以被其他人看到,从而得到反馈。
那现在我们能有目的的,主动读书了,也有很多人苦恼,读书非常占用时间,那如何才能提升读书的时间利用率呢?
作者提供了四个方法:
1、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快速掌握书中内容。
2、读书时设定时间规划,
3,同时多读几本书,
4,读自己买的书。
首先,看第一个方法中,一本书的序言、目录和后记,这三个部分往往是人们在读书的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但却是能最快帮助我们掌握书中内容的最重要部分。
序言中包含了书中所有的要点,甚至也包括了作者的自我介绍和写书的原因等内容,还有可能包括书中的某一些经典的想法等。
目录呢,是书中所有内容的浓缩版。当一本书要出版时,编辑最看重的就是目录了,可见目录的内容是非常全面的。
最后就是后记了。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有后记,但在一般后记中作者都会写出本书的总结,帮我们轻松把握书中的概要。
我们快速的浏览序言、目录和后记,就能大致了解书中的内容,找到书中的重点,提升读书效率。
第二个方法是在读书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节点,建立时间意识。
这就好像是我们收拾家务一样,如果你计划两个小时之内完成,行动的时候,你就会快马加鞭,尽量不超过时间节点。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呀,如果建立了时间意识,读书效率就会提高,尤其是在阅读商务类书籍的时候,摘取其中重要的部分进行阅读,再设置一个时间段,让自己完全的投入进去。这时读书效率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也提升了。
第三个方法就是采用并列读书法,同时阅读几本书。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总是读同一个主题的书,大脑都会感觉到疲倦,很累,就像是连续一星期,总让你吃红烧肉,不论这红烧肉多么美味,你也顶不住啊,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换不同的口味,早上吃青菜,中午吃红烧肉,晚上喝一顿清淡的粥,这样的饮食才让人很舒服,也比较有吸引力。
所以,不要总是每次只读一本书,而是应该是在同一时刻,选择不同领域的书,多读几本,不断的刺激大脑,让大脑感觉很新鲜,不断的思考、回忆,这样不仅能提升时间利用率,也能加深对书的印象。
第四个方法是读自己买的书。中国有句老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就是这书一定得是借来的,才能认真的读。
不过,作者的观点与此相反,借书反而会让读书的效果下降,因为有的书可能需要读上三到五遍,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但借来的书呢,读了一遍就要还回去了,再读还需要再借,但要是自己的书,就可以随时取用;而且借来书,使用上也会被束缚,不能标记,不能写写画画,这也会影响读书的兴致。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花钱买书,人们都期望能通过学点知识,收回成本,所以更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自己买的书,才能提升读书效果的原因。
(二)、如何做读书笔记。
其实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记读书笔记这事儿其实并不陌生,我们发现,经常记读书笔记,不仅能提升一个人的信息整理能力, 对书中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还能锻炼一个人快速确定书中重点内容的能力。
我们发现记都市笔记有这么多好处,那问一下各位书友在读书的时候,你会做读书笔记吗?有做笔记习惯的伙伴,请回复1,没有的伙伴,请回复2。
非常感谢大家的回应,我们看到,有回复1的,也有回复2的,甚至也有恢复1.5的书友。可见大多数的书友还是非常认同读书记笔记的这个方法的。
那记读书笔记有什么窍门么?在这个部分的内容中,跟大家介绍两个方法:
一,一边做标记,一边做读书笔记。
我们发现,爱读书的人通常也是购书狂,典型的例子,比我说我自己,爱读书,更爱买书,我发现自己买的书,有一个好处,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随便在书上做标记,这个方法本书的作者也很认同,还把这个行为,叫“把书弄脏”。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把书弄脏的这个过程,不仅是突出了书中的重要的内容和信息,也把这本书变成了一本属于你自己的专属书籍。
比如,有些人喜欢用直线来表示重点内容,用括号或者圆圈来表示关键词语,用中括号把重点的段落括起来,并在空白处做标记,做注释。也有些人为了保持书本的整洁,会用便利贴来贴在重点内容的书页上,并在上面写上关键词,或者在重点的地方直接折角。相信各位书友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的经验。
做完标记之后,就可以来记录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记录笔记的基本信息。
2,摘录书中的内容。
3,写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如果是你记笔记,一定会写上记笔记的书名,作者,做笔记的日期,读书时间,这些属于基本信息,在以后重读的时候,我们就能一下子了解这页笔记的出处,甚至能想起关于这页笔记的记忆。
然后,直接摘录书的原文内容。除了照抄书中的原句,如果需要从标记的地方分别摘录,其实我们也可以分项记录下来。那在这一步,一定要记录下摘录内容的页码。
最后,是写下自己的感想。在读书的时候,人类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总是不断涌现新的想法的。以前我每次读到《咏鹅》这首诗的时候,我都能想起小时候家里养的大白鹅。
那如果能将这些新想法也记下来,其实就应了现在流行的那句“思想显性化”的动作,而且你一下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读书笔记就变成了“思想创意册子”。你想象一下,有机会当再次回顾这本书和这些笔记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跟以前的自己进行交流了。这不是很棒么?
第二,通过思维导读来做读书笔记
除了通过记录摘抄和想法来做读书笔记,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就是通过“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
我们再次互动一下,各位书友有没有听说过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呢?如果你听说过思维导读,请回复1,没听说过,请回复2。
哇~很多书友回复的都是1,看来这个工具大家并不陌生。那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思维导读的基础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工具。它能把我们正在思考的信息,以视觉化的形式,放射性的呈现出来。
大家可以想象一枝有着无数朵花瓣的花,那我们就用这朵花来想想一下思维导图。那花蕊就可以比喻成是思维导图的核心词,花瓣呢,就是从核心词发散出的很多想法,这些花瓣是一级分枝,这些想法跟花瓣一样,他们既不重合,又不相交,属于核心词的一级分枝。唯一不同的是,从花蕊中分出来的花瓣,不能够在分,而在思维导图中,从核心词分散出的一级分枝,仍然可以再分成二级分枝,二级分枝还可以再分成三级分枝......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演讲、会议、项目管理等很多方面,它既能整理思路,收集大篇幅信息,也能提高构思水平,激发创意,而且这种多次的成像也增强视觉效果,对内容是一目了然。所以,自打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像比尔盖茨,或者是波音公司,这样的名人或大公司的青睐。
听到这儿,你一定觉得做思维导图挺麻烦的,其实并不然,绘制思维导图,你只需要准备好白纸,6根彩色笔和想要绘制思维导图的书籍就可以了。
绘制的时候,需要注意,白纸要横向摆放,这样方便记录开阔的思维;用笔最好是用彩色的签字笔,避免单一的色调,而且丰富的色彩也可以帮助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因为一些用笔的特殊性,尽量不要选择油性笔和彩色铅笔,油性笔会印到纸张背面,而彩色的铅笔太淡,不容易看清楚。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做思维导图时,各级的分枝上只能写关键词。而不要写大段的文字。这样也方便记忆。
我们举个栗子,如果现在以读书笔记为核心词,来做一个思维导图的话,首先,我们需要取一张A4纸,横向摆放,中间核心词就写读书笔记。接着我们可以分出四个一级分枝,分别是好处,步骤,内容和注意点;第三步是细分第一个一级分枝,也就是“好处”这一枝,思考一下,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知识,记忆信息,抓住书中重点内容。于是在一级分枝后边,就可以画出三条二级分枝,并分别标注“整理”,“记忆”,“抓重点”这三个词。接下来就可以继续细分第二个一级分枝“步骤”这一枝了...
那你学会了么?其实思维导图很简单吧。
现在大家已经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做思维导图:
1,根据阅读目的的具体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根据一本书的结构层次,绘制思维导图。
首先看第一种角度,也就是在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提出关于书中信息的问题,来绘制思维导图,并寻找答案。
你思维导图就可以绘制成这个样子:核心词就是书的名字,从核心词可以分出四个一级分枝,分别是“书籍信息”、“阅读目的”、“问题和答案”以及“其他信息”。接下来,就是分别从一级分枝里分出二级分枝,比如书籍信息就可以分出四个分枝,分别是: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发售日期。阅读目的的二级分枝就直接写自己阅读本书希望达到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有三个,那就列出三个二级分枝;问题和答案这个一级分枝,分出的二级分枝就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设立的问题,在二级分枝的后边还可以分三级分枝,写答案,最后的其他信息则可以包括自己的总结,想法和书中的一些辅助信息。
第二种角度是根据书中内容的层次结构,也就是章节,标题,小标题这些信息来绘制的。这种角度就需要我们通读全书。
而这种思维导图绘制起来会更加的容易,核心词就是书名,接下来的一级分枝就是书中的各个章节内容,二级分枝就是书中章节内容下的标题,三级分枝则是标题内容下的小标题,后面则可以具体到文章细节信息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对书中内容了解,以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来绘制思维导图,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能从思维导图中解读出全书中的重要信息。
我们虽然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相信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个方法一定能帮助你搜集到很多的知识信息,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
我们已经介绍读书的目的,和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这已经迈出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前两步,已经为第三步打好了基础,那第三步是什么呢?
(三)、如何有效的记住书中的内容。
说到记忆书中的内容,不知道各位书友,有没有遇到过和我一样的情况,就是读过一整本书,却记不住其中几个知识点的情况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回复一下我好么?
看来很多伙伴都遇到过这种情,确实,读书却记不住书里的内容,真的是让人很着急,而且如果真的要把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实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记这些它们,这是实践的基础。
然而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经常遇到“记不住”的情况,其实包括明确读书目的,记读书笔记,也都是为了牢记书中的信息,但光靠这两个方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真的要记住这些书中的信息,就需要我们去调动大脑中的资源。
很多人会苦恼于“记不住”的情况,其实不必苦恼,因为这是大脑的正常反映,大脑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每天人们都在接触成千上百的信息,为了正常的运转,忘记成为了大脑的一种本能。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年前就研究过人类记忆和遗忘的规律,“艾宾斯曲线”告诉我们,如果不去主动去记忆的话,那些看过的书,当天就会忘记70%以上的信息。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大脑的本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呢?
在这一章,我们说四个方法:
一、反复阅读法,
二、寻找目标内容法,
三、输出记忆法,
四、创造记忆法。
一、反复阅读法。
反复阅读法是我们接触最早,也是应用最多的记忆方法。顾名思义,也就是每当读过的内容开始遗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再次阅读来加深记忆。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克服遗忘规律的方法。
回想我们小时候背古诗的情形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遍遍的重复,使我们对古诗的内容记忆深刻,甚至到现在,你仍然对这些古诗信手拈来。
这完全是重复阅读的功劳。
二、寻找目标内容法。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说过一个知识点:一本书中重要的内容只占到全书的20%,而这20%的内容中,最重要的信息也仅有4%。
寻找目标内容法,就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就是要寻找到那重要的20%的内容。
如果用二八定律来解释的话,也就是说全书中最重要的20%的内容说明了80%的知识点。
这就相当于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重点课文就那么几篇,并且会从中挑选高考知识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文章理解透了,背熟了,剩下的其他课文,就是丰富高中生阅读内容的了,有兴趣的就看一下,没有兴趣的就可以直接忽略了。
同样,对于我们现在看的书,只需要找出重要的20%,进行重点的理解和记忆,就可以掌握书中80%的内容了。也就意味着,一本200页的书,重要的内容只有40页,最重要的内容只有16也,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可以丢弃的。这样一看,记忆的难度就减小了。
三、输出记忆法。
在第一个内容,“如何有效读书”中我们也说过一个知识点——要有意识的输出,而输出记忆法,就是利用有意识的输出进行记忆的。输出记忆法可以氛围三种:
1,以向他人讲述为目的进行记忆
2,编写成故事或者是顺口溜来进行记忆
3,整理成简单的缩写单词来进行记忆
1,以向他人讲述为目的进行记忆
我们知道,如果要把梳理的内容向他人讲述的话,自己首先就要把内容理解透了,更要记住书中的信息。否则,我们是无法向他人讲述的,就算是讲述,也讲不清楚。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主动的以“向他人讲述”为目的,来激励自己必须记住书中的内容。
比如你看过了乔布斯传,就可以跟你周围的“果粉”分享乔布斯的生平,为了能够讲的更加有逻辑,更加清晰,你也会记住这些内容的。
你也可以向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来分享。需要注意的是,你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对人家有用哦,如果没有用,别人下次就不会喜欢听你的分享了。
2,编写成故事或者是顺口溜来进行记忆
当我们想要把一个知识点记忆下来的时候,如果能够编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那么记忆也会更加清楚;同样的形式,也可以编写成顺口溜。
举个例子,我们在记忆24个节气的时候,如果让从一年的开始,死记硬背的话,就非常的困难。古人非常的伟大,直接就把它编译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雨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看,这样的顺口溜,不仅非常的清晰,涵盖了24个节气,并且非常的顺口,让记忆也更加的简单了。
3,整理成简单的缩写单词来进行记忆
这种方法在英语中很常见,比如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产品对比时用到的SWOT法则,面试的时候会填写DISC调研表。
“缩写单词”就是由单词中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
当然在汉语中,也可以是第一个字的组合,比如说到唐朝诗人“李杜”,就是说的“李白”和“杜甫”。
四、创造记忆法
创造记忆法是利用大脑喜欢新鲜事物的特质,进行联想创造,或是创造情感,或是创建形象。接下来我们一一呈现一下。
1、创造情感记忆
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公司全国集训结束的时候,内心非常的感慨,时间过得很快,相聚总是短暂的,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相聚的时光。巧的是,不经意翻书就看到了一句话:“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真的非常符合自己当时的情感。
相信你也有过类似于我的经历,当情绪很充沛的时候,比如特别高兴,特别悲伤,或者是特别惊讶的时刻,记忆也会非常的深刻,不论是在看书,工作,还是在生活中。
这是大脑的结构造成的。在大脑的海马体和扁桃体是邻居,海马体负责记忆,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当我们在经历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时,大脑就会把这种情感传输给扁桃体,扁桃体受到刺激之后,就会把信息立刻的又送给海马体,海马体感受情绪的变化,觉得“这一定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就把这些记忆都储存起来了。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调动情感,利用情感,使自己对读书的的内容也更加深刻。
就像是如果你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葬花”的章节,当你的情绪也被带动了,那你对这个章节的内容,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这正是扁桃体唤醒了海马体的结果。
2、创造形象,联想记忆
创建形象,联想记忆——这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发明的记忆方法,沿用至今也不落时。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记忆的事物,在脑中创造出一个很特别的形象,并且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我们可以尽量创造一些现实中不太可能的逻辑,因为它比较的特殊,所以更能激发出记忆的效率。
比如,需要记忆“书包”、“吧台”、“旧金山”、“口红”、“电梯”这五个词,就可以用创造形象,联想记忆的方法。
首先把书包和吧台联系在一起:书包很大,上面的图案是一个巨大的吧台,显得非常的笨拙,;
然后把吧台和旧金山联系在一起:吧台旁边坐着一个穿着有“旧金山”字样的黑人;
接着把旧金山和口红联系在一起:旧金山的市中心飞来了一个巨大的口红,直径大概有两米,高度有十米左右,
最后把口红与电梯联系在一起:许多女人疯狂的奔向口红,为了更方便的获得口红,他们直接在旁边弄了一部电梯。
这样的记忆非常的奇怪,有很清晰,我们把五个词联系起来,因为感觉奇怪得离谱,使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四)、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今天分享的书名叫什么,大家还记得么?如果你还记得,请在下边回复一下好么?
对,本书的名字《实用性阅读指南》,副标题是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看来各位伙伴真的都很认真,都记得这些信息。
那这本书标榜“实用性”,那它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第四部分的内容,如何把梳理的内容实践出来。
不知道各位书友有没有实践的经验,不过我们的作者却真的是经验非常丰富,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来介绍行动步骤的,那到底应怎么做呢?作者提供了四个步骤:
一,明确行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
二,设定以书为基础的合理目标
三,确定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四,为实现目标,马上行动
一、明确行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
请各位书友回想一下,自己常读的书是哪一类的呢?是小说类的,还是诗歌类的,或者是商务类的书籍呢?
关于这个数据,我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将近有65%的人,在读书的时候选择的都是商务类书籍,这也就说明,人们看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书里的知识指导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是提升自己,或者是改变环境。
这时候,读书就成为了一个通过书中信息,进行自我指导的过程。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商务类的书籍如果不行动起来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的意义和效果。我们从书本中发现行动的目标,用书里的技能来实践目标,只要每个人肯行动,那么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读。
很多人会害怕失败,不敢行动,也有人觉得很难,不去行动。但其实每个人都清楚,只要是按照书中所写的方法加以尝试,多多少少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的告诉自己,一定要行动起来,这些知识才是有用的,否则他们一文不值。
如果说你觉得很难,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做法,化成详细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向前行动。
二,以书为基础设定目标
这里我们强调的设定目标,是指在读完书之后,具体会有哪一些行动,要做什么。这是我们要去行动和实践的内容。
如果你确定了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设定的目标,就尝试着把行动目标写下来吧。在这里需要注意四点:
1、设定的目标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
2、所设定的目标不能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3、选择不紧急但十分重要的事情做目标。
4、建立成功之后的画面感。
1、设定的目标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
也就是这个目标一定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和达到的,可实际的,有期限的。
举个例子,当我们读完《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后,决定要改变读书习惯,行动目标设定为“记读书笔记”,这样的目标就不够明确,按照SMART原则,这个目标应该是:一年后我要记录十本书的读书笔记,或者是一年后我要记录两本读书笔记。
2、所设定的目标不能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如果目标与显示差距很大,你知道,就会面临无法达成的危险,也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目标是“在一年之后,要记录50本书的读书笔记”,现实与目标差距就太大了,是没有办法达成的,这就会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3、选择不紧急但十分重要的事情做目标。
你选择的这个目标,能够从长计议,如果按照时间管理的四象限花费的话,它是在第二象限中,也就是属于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执行,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书中的信息进行自我指导。
如果你选择的目标是周末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 ,这是一个马上就要开始的,行动概率很高的事情。相比之下,自我指导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4、建立成功之后的画面感。
如果现在已经设立好了目标,可以试着想象一下目标达成时的样子,场景和状态。尝试通过想象,让自己感受一下成功之后你会看到什么,会听到什么,会感觉到什么。
举个例子,你希望一年之后可以做十本书的笔记,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你读了20本书,选取了十本做笔记。想想一下,此时你看到了十本读书笔记整齐的摆在你的面前,上面分别写着对应的十本书的名字,这些笔记本很厚,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你所写下的字,页面上甚至还留下了你写字时滴下来的汗水,翻动这些笔记,你听到了哗哗的声音,都好像是这些笔记在为你鼓掌,你感觉到异常的满足和自信,没想到一年的时间你竟然真的写下了十本书的笔记,并且这些书的内容已经掌握到了80%,你可以拿着这些笔记做成分享的内容,帮助到他人,你感到非常的开心。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真切?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另一种方式。强烈的画面感会给你更多的激励,让你朝着这样的情形前进。
三,确定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现在行动目标清晰了,也就是意味着成功的路上,我们很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了,那么我们现在在哪里呢?找准现在自己的位置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决定着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首先,请画一个以未来为横向坐标,以达成度为纵向坐标的图像,在这其中找到未来的目标在哪里。
接下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以原点为起点,到达行动目标为路径,那现在我处在这条路径的哪个位置呢?如果目标是百分百,我现在在百分之多少呢?
最后,推算一下任务的差距。目标是100%,现在完成了20%,也就意味着还有80%的工作。
还是以“一年做十本书的笔记”为目标,如果现在是5月份,你读完了两本书,却只做了一本书的读书笔记,那可能你的目标就是10%,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十本书的计划,你只完成了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在接下来的七个月的时间,自己的任务差距就是自己要再读8本书,做9本读书笔记。那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计划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第四个行动步骤了
四、为实现目标,马上行动。
为了填补差距,实现目标,我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列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方案,至少要有五个以上,如果这个行动方案少于三个。在行动时,我们或许就会遇到阻力,而如果经过深入思考后,拥有尽可能多的实现目标的途径,阻力就会变小,行动起来也会更容易。
那具体的这些行动方案应该怎么列出来呢?作者推荐使用5W1H的提问思路,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任务是什么,行动人物是谁?何时完成?在哪里完成?怎么完成?
比如,要完成九本书的读书笔记,具体有什么样的方法呢?我们可以练习一下。
1、每天读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下的笔记。
2、通过听书,详细了解书中的内容,在翻看原书完成读书笔记。
3、定期拿一本书,参加读书会,和他人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完成读书笔记。
4、在知乎,豆瓣等网站进行提问,研讨。根据内容完成读书笔记。
5、和读书老师进行沟通。选出更好的书单,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完成读书笔记。
6、可以找一些自己以前读过的但印象已经不再深刻的书,进行重复阅读,完成读书笔记。
你看,就这样,只需要全力的开动脑筋,就可以找到很多种方法,完成我们的目标。
接下来只需要从中选出一条最想做的,着手去做。
比如我们打算选择最后一条,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去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已经印象不再深刻的书,然后每天固定时间进行重读,坚持做笔记。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而且,为了更好的激励自己顺利的完成任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目标,与亲朋好友进行分享,这样,公众的力量在督促你,自己为了不失信于众,也会更加的努力。
好,分享到这里,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已经讲完了。在书中的第五章,作者还介绍了一些自己通过以上介绍的方法,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案例,比如作者的创业、考取职业资格证和学习领导力知识等。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套理论知识是成体系的,落地的。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吧。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讲述了读书要有目的性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主动的吸收书中的内容。而且作者还提供了,四个可以提升时间效率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两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一种是边做标记,边做读书笔记,另一种则是通过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呈现了四个记忆方法,1、反复阅读法,2、寻找目标内容法,3、输出记忆法,4、创造记忆法。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向大明确了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的步骤,1、明确行动的知识是有用的,2、设定以书为基础的合理目标,3、确定是现实与目标的差距,4、为实现目标,马上行动。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学以致用”,其实读书也是为了致用,我们可以称之为“读以致用”,今天我们讲的“读以致用”的方法你学会了么?
那我们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吧,找一本你最近在读的书,认真的讲书中的内容输出一次,可以是向你的家人分享书里的知识,也可以是写出来。欢迎你去实践~
网友评论
1、大纲的排版上,一级标题应该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可以改一下,更好看;
2、开头引入部分,尽量简洁,开头两段可以删掉,直接用互动引入。另外,互动的这个问题,设置的有点啰嗦,可以改一下表述的方式;
3、论点下面讲理论和大道理的篇幅还是略多,可以三言两语带过,没必要花那么多笔墨;
4、思维导图的介绍可以少一点,重点讲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