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虽然已经走上了脱亚入欧的发展道路,可是欧洲人对日本还有很多误解。冈仓天心用英文创作了《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fo the East,1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和《茶之书》(The Book of Tea,1906)三部书,面向西方世界普及和宣传日本文化,其中《茶之书》影响最大,有多种语言的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
《茶之书》第一篇《一碗见人情》,说西方人以前认为日本是蛮夷之邦,反倒是日本在满洲杀害了无数生灵之后,他们又改口把日本称为文明国家。
在西方人的眼中,日本的形象代表是自我牺牲的“武士道”这种“死的艺术”。西方人对日本及其缺乏了解,他们要么认为日本人是以莲花的香气为生的,要么就相信他们是以蟑螂老鼠为食。
冈仓天心想通过茶道这种“生的艺术”,向西方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含蓄、内在,具有道家精神和禅宗气质的真实日本,破除他们对日本的误解,像中国传说的女娲补天一样,重新打造一面希望与平静的天空。
第二篇《茶的饮法沿革》的主要内容出自对陆羽《茶经》的引用和解释,但也有对《茶经》的补充。
比如将饮茶方法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使用“煎茶”的方法,就是先将茶叶蒸熟捣碾,制成茶饼,和米、姜、盐、陈皮、香料、生奶等配料一起煎煮,有时候还会加入葱,煮成黏稠的茶汤。这种喝法在现在的藏区和一些蒙古部落中还有保留,俄罗斯人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还会加上柠檬片,也是这种古老喝法的延续。
煎煮饮茶的方法到了唐代才变得细致起来,陆羽只保留了盐,舍弃了其他的配料,同时特别重视对水的选用和水温的把握。
水以山泉水为上,河水与泉水次之。煮水时,当水面上冒出鱼目般的水泡时,称为一沸;当气泡如水晶珠子般滚动时,称为二沸;当壶水波涛汹涌,翻滚不已时,则是三沸。在水一沸时加入盐,二沸时投茶,三沸时,将提前舀出,已经晾凉的一杓水倒入,使壶水平静下来,这样才能让水重获生机。
宋代的喝茶方法变成了“点茶”。先将茶叶在小石磨中研成细末,用热水冲入后,再用竹制的茶筅,在茶汤表面搅打出泡沫,搅打的动作称为“运筅”或“拂击”,这一套动作称为“点茶”。喝茶的方法变了,盐也不在出现在喝茶的物品中了。
随着宋明理学理解到天理本来就存在与万物之中,这种思想有了一些道家的意味。这时的茶不再是诗情画意的娱乐,化为了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而禅宗的南宗,也受道教影响,建立了一套精致繁复的茶会仪式。这种禅宗礼仪在15世纪在日本发展成为茶道。
宋代文化被蒙古征服者破坏一空,而日本在1281年成功阻挡了蒙古大军的入侵,保留了茶道余脉。
明代的中国人已经不认识茶筅的形状,昔日的礼仪和习俗消失殆尽,喝茶时将整片茶叶放在茶杯中用热水浸泡,这是喝茶的第三个阶段——“淹茶”。
现在日本的日常饮茶也用茶叶取代了茶末,但抹茶并没有消失,依旧是日本文化中的茶中之茶。在日本人手上,茶不仅是特定的饮茶形式,更是人们崇拜纯净优雅的精彩生命的一种信仰。每一次茶会,都是一次以茶、花、画交织出的即兴演出式的艺术鉴赏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