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聊了:何为江东和江左,从你们的江左梅郎说起 ,接着我们来聊聊有关江南的话题。
地 理 概 念
无论什么国家和地区,文明的起源都是由河流、山丘有关。请看我国省份和地区的命名。
以黄河为界,划分了河南和河北。
湖南和湖北中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而正是长江将东南沿海一带,将江苏省划分为江北和江南这两个地理概念。与黄河不同,长江是十分适合通航的,因而带动了沿河的经济发展。
而京杭大运河为隋炀帝所开,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直接为南北通航,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历史上,江南是个不断变化,具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国内学者对其探讨多几种于明清时期,将其定义为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与太仓直隶州的全部,以及镇州府的大部和杭州府的余杭、海宁二县。
国外学者对江南的定义主要倾向于江南三角洲地区,以苏州、无锡、上海、常州、嘉兴和湖州地区为主。
文化概念
我们更为熟悉的是,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江南。因而,地理概念逐渐模糊,文学赋予了其更深厚也更暧昧的意义。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望江南》宋 苏轼
清夜老,流水淡疏星。云母窗前生晓色,梧桐叶上得秋声。村落一鸡鸣。催唤起,带梦著冠缨。老去悲秋如宋玉,病来止酒似渊明。满院竹风清。
——《望江南》
文学为江南赋予了诗话的意味。当我们想到江南风光,就是小桥流水的景象,或者浮现出苏州园林那样精致小巧的样子。
提起江南女子,大家自然会想起温婉秀丽,像林妹妹那样。
这些自然都是有贴标签的意味,不过一方水土确实养一方人。
今日江南
不过今日的江南和过去是割裂开来的。也许最出名的是这个。
与昔日一样,江南或者说东南沿海仍是经济重心之一,人才输出的重地,但总是觉得少了什么,大概是模模糊糊存在于“江南”这个概念中的文化。
当然那些文化还在,存在于大大小小出售门票的江南古镇,存在于供人浏览的旅游景区,但他们毕竟离我们真实的生活是很有距离的。
拆迁的村庄,在中国各处都随处可见,是为进步必须所付出的代价。
大学时,老师带我们去浙江做考察,去过大大小小许多古镇,最爱南浔,保持原貌的程度极高。
最难得的是,老师带我们走了一段居民所住的街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居住的古镇,而不是商店。
还好,文化还存在语言当中。一种语言即为一种文化,语言消失时,大概文化也荡然无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