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84019/844befb5e79ae60c.jpg)
你知道吗?肉体和精神,分别形成了两个“我”,产生了我们各有所异的思想、欲望以及情绪。其中,那个“高级的我”就是“精神的我”可以为我们提供健康、力量与快乐,你信吗?
人的心理(或称思维)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物质的心(Material Mind),其二是精神的心(Spiritual Mind)。它们形成了一个人的两个“自我”:物质的心形成了低级的自我,而精神的心则形成了高级的自我。 高级的自我将自然界中的“超级能量”(Supreme Power)接纳进来,充满了进取向上的思想与灵感。而低级的自我则是肉体上的自我,它被看成原始的、空洞的。
高级的自我不停地为我提供更大的潜力与力量,比如今所拥有的要大很多;而低级的自我认为,我只可以如同先人那样生活并存在着。 高级的自我对自由充满渴望,对远离身体的累赘、痛苦、缺陷与束缚充满渴望;而低级的自我则认为,我一生下来便需承受这一切,需忍耐疾患、疼痛,需经受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高级的自我期盼拥有进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低级的自我则认为,我须对他人依照通俗观念、传统看法、宗教信仰以及偏见而为我量身打造的标准予以接纳。
莎翁说过:“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然而,对我而言,哪个自我才是真正的呢?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 物质,或称肉体,是能被我看见的。那么,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一种力量、是一个谜团。
对于精神,我所了解的是:它存在着,而且不断地工作着,制造所有我可以看到的生理现象与身体感觉,以及更多我无法看见的东西。 自然地,物质是可见的实体,例如一棵树、一头野兽、一块石头。不过,一定还有一种隐藏在其身后的力量,结合了物质,形成我此时所看到的模样。这种力量对物质发挥着作用,它创造出鲜花,又让它绽放。
假如它对鲜花或者树木的作用停止了下来,便会形成另一结果,我叫它衰落。它不停地变换着物质所表露出的形式。例如,同一只野兽、同一株花草、同一个人,到了下一月份或下一年,它们的外观都将不再是往昔的模样。
这种永久的作用力,藏匿于万物身后,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它造出了世间万物,这种力量叫精神。 如果学会用这种力量来面对、推理及判断现实中的事物,那么这便是“精神的心”正在起作用的表现,我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 “精神的心”会将健康、幸福和永恒的平静带给我。
知道这一点之后,我认识到:利用这种精神力量,具有巨大的重要意义。我恰恰是由这种精神的力量构成的,并且,我还不停地将这种力量吸引过来,让它变成我身上的一部分。 这种力量来得越丰富,我所获得的知识也一定会越丰富。起初,我任凭它在我们身体中盲目地干活,十分无知,跟我那物质的心灵相同。
不过,随着内心世界的发展及这种力量的丰富,我的内心开始醒悟,它提出质疑:“为何现实生活中会有如此多的哀伤、疼痛与失望?”;“难道我一生下来便是为了忍受痛苦,之后渐渐老去、向死亡走去吗?”
提出这些疑惑,说明你那颗“精神的心”正在觉醒。这是个认真严肃的问题。 反之,经过你的身体的调教,物质的心早已被调理得非常舒畅了,它是一切“习惯性无知”的缘由。正如人们对一个孩子说:“汽车是依靠轮子来前行的。”却不告知他,给轮子提供前进力量的是发动机。于是,这个孩子成长于无知之中,终有一日,如果他发觉自己的汽车无法前行了,他只会叫人修理轮子,而非修理发动机。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如同这个孩子这样,在追求健康的时候,对身体的保养有十足的依赖,却从来没有想过,身体的疾病来自于身体的真正动力——思想。 那“肉体的心”,抑或称为“物质的心”,是完完全全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待、思考以及判断所有事物的。它将肉体视为人的全部。而“精神的心”则只将身体当作内心或所谓“真正的自我”跟物质世界进行沟通的一种工具。物质的心将身体的死亡视为生命之结束。而精神的心则认为,死亡的身体仅仅是从精神上脱落的一个破旧的工具。 物质的心认为,物质(抑或我们的感官觉察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它并没有将思想自身视为真实存在的事物,正如水与空气那样。而精神的心,只将物质当作比较粗俗的精神表露。它知道这种规律:你的想法会对别人产生影响,虽然你和他们的身体之间隔着长长的距离。
精神创造出物质,让自己外化成物质的形式,而物质无非是精神力量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一直跟随着精神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假如与健康、力量与知识有关的想法被不停地灌输进你的脑中,它们便会显现在你的身体里,让你活力四射,永不枯萎,让你的每种感官都不停地提升它的敏锐力。 而物质的心却总是从各个角度来讲解它的“死亡论”与“宿命论”,它认为,衰落与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逃离的终点,所以,不可避免地,它会由于这个错误的理念而暗自哀伤、悲恸。
然而,在如今,对这个错误观点深信不疑的人却多的是。这种消极的思想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它有可能让人们的欲望变得放纵,及时行乐,不过接踵而来的却是成百上千倍的疼痛与失望。
唯物论者的邪见多么的狭隘,只管了肉体的需要,伴随着只是身体的生、老、病、死的思想范围。哪还有“理想”的光芒无限,千古流传。好在没有所谓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即使是不相信来世的老一辈革命家,到老了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这么说:“我要去见马克思了”。
物质的心,通常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盘踞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愈发地反对改变,就如同思想长茧了一样。它杜绝学习任何新鲜的事物,例如绘画和音乐这些让你身心愉悦放松,并提高你的生活境界的事物。它觉得,任何一门艺术都无非是艺术家挣钱的方式,而非什么放松头脑、改良体魄让生活变得缤纷多彩的方式。
对于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物质的心总是如此回答道:“岁数大了,学什么都不可以了!” 这便是很多“中年时期”的人们的现实状态,物质的心要他们“趋于稳定”,他们无从避免地接纳了“衰退论”的理念。物质的心还不断地告诫他们: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一定会渐渐衰老,向死亡走去。物质的心觉得,所有这一切,之前总是这样,将来也一定如此。
例如,看见同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去世,这种想法便会不停地涌现,因为他们相信某种“必然”,因此被“必然”所指引,一步一步地向灭亡走去。
遇到同样的事,精神的心却会告诉你:“假如想打败疾病,那就把你的注意力转移至健康、力量与活力这些事物的念头上,多留意那些健康、强健、活力四射的东西,例如高空中的白云、清爽的微风、汹涌澎湃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繁密茂盛的森林、直插云霄的大树、歌声动听的鸟儿。这样一来,你会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正健康的、可以提供生命力的一种思想之上,这种思想恰恰是由这些强健的、生命力十足的东西所启迪的。”
在每个人身上,物质的心与精神的心各自的活跃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精神的心依旧没有苏醒,有的人的精神的力已开始揉着蒙胧睡眼。正如一个刚刚苏醒的人,眼前的所有一切依旧模糊不清;而有的人的精神的心却早已彻底苏醒过来了。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