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亲友的孩子抢玩具,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

作者: 凡一生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7:36 被阅读74次

    还是“小不点”的宝宝,就要开始学习社交,这样他才能在今后跟小朋友、老师、大人们相处时有好的表现。可爸爸妈妈在有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时,千万别忽视了一些小事。

    看着小屁孩们一起读绘本、涂画板,一路追追跑跑,你不由地会想起自己和哥哥姐姐一起度过的童年,啊,那些你爱谈天我爱笑的美好时光......

    突然“哇”的一声把你从回忆里拽出,小哭包抽抽搭搭地抱住你的大腿,“妈妈,堂哥抢我玩具!”侄子也皱起了眉头,“真小气,不跟你玩了!”也摔门跑掉了……其乐融融的节日,宝宝们却免不了推搡哭闹、拌嘴打架。索性给娃抹把眼泪回家吧,娃却一步三回头地不肯走。

    这时候,虽然孩子打架哭闹很糟心,但咱们要正面“手足冲突”,还要利用好这样的冲突,让它成为孩子心智发展、社交力成长的契机。

    我是怎么正面看待“手足冲突”的

    虽然吵架有点坏气氛,但“矛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逃避不会让矛盾消失,更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们需要在争执中学会表达态度、沟通交流,最终达成意见、解决问题。

    与其让宝宝在推搡争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如教他如何跟同龄人相处。

    ——什么?这也要教?把孩子放在一起玩不就好了?

    ——社交这门生活技能课,对于跟堂兄表妹玩大的我们来说并不难。但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与儿时的我们大为不同。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大家族的聚会时间有限,宝宝接触同龄人机会大大减少,家长再不做些引导,入园后的孩子难免有些社交障碍,比如在集体里乱发火,羞怯不敢表达,以及难以遵守规则。

    所以趁着节假日的“手足冲突”给孩子上一堂社交课,可是宝宝从小霸王变成社交小达人的大好机会哦!

    转变方式,让孩子的矛盾冲突少一半

    把给予变成分享

    我们希望宝宝学会分享,但只说“把玩具给妹妹。”宝宝才不搭理你。用示范的方式引导宝宝去分享,比如说“快让妹妹看看你的超级飞侠有多厉害!”宝宝就不会有“失去心爱宝贝”的抵触心理,更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

    教孩子表达感受

    教孩子解决冲突的第一样法宝是语言,用语言表达情绪的不满,而不是推、咬、骂人。比如告诉孩子“打架不对,如果你不高兴,可以说你不要。”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也可以慢慢学会用语言协调关系。

    教孩子用规则解决问题

    用玩具换玩具(换着玩),轮流开碰碰车(轮流玩),我们都有洋娃娃,可以一起玩过家家(一起玩)。这些方法让孩子玩得更开心也更公平。

    做到这五点,你就是最会处理冲突的好家长

    学会转移矛盾。阻止孩子们的争执,转移注意力一定没有错。“哇,这个平衡车很好玩诶,谁来教教我。”“厨房好香啊,快去看看大姨做了啥好吃的。”如果能扮一个卡通人物就更好了,心大的宝宝们一定会破涕为笑。

    在有人哭之前把冲突双方拉开。孩子小打小闹很正常,小矛盾大可丢给他们解决。但是一定要留心孩子们的情绪,如果矛盾有升级趋势,要及时拉开孩子,引导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谁先动手不重要,公平对待才重要。一时没看紧,孩子还真打起来了。这时候,别想着当法官,一开口就问“谁先打的?”在气头上责问孩子会让孩子口不择言,让冲突更激烈。

    也不要随意贴标签,“大的要让着小的。”“妹妹这么文静,一定是你欺负他了。”这种话不要轻易说。不搞清楚事情原委就强行判断,只会让委屈的孩子更委屈,加深矛盾。

    先安慰受害者。孩子们动手打架了,这时候要先关心“受害者”(即使那是侄子侄女)。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一定很疼吧,来,小姨摸摸。”用语言传达你对滋事一方的期望:“小哥哥不应该推你的,他平时不是这样的,他一定也想抱抱你。”这样一来,气氛会缓和下来,委屈的宝宝得到安慰,做了坏事的宝宝不仅知错,也知道怎么弥补。

    小心!这些小事,会扼杀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最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里,超过七成的家长选择了自信和沟通能力。这两者都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学习的社会能力。

    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受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家长仍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孩子创设出自己心中的成长模式,殊不知却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问题。

    1、只在幼儿园里学开口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该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才是更广阔的空间。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开口,比如爸爸妈妈等,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熟悉的场地,让孩子开口。

    比如,先在家里人面前表现自己,说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渐渐的,当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为大家表演,之后可以带孩子到小区或朋友家中,与陌生人交谈。

    幼儿的情感框架就是在与父母交流和共处中搭建起来了,会影响他未来的与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过依赖早教等社会培训机构,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给这些机构。当亲子相处时间越少,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幸福感时,他就极有可能不愿说话或变得性格内向。”

    2、过度保护宝宝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间时常会因为玩具或事物产生冲突,甚至吵架、打闹。孩子吵架,吵过就忘,但部分家长却颇为“记仇”。有的家长会说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负你,他是坏人’之类的评价。殊不知,家长这样做不仅是过度保护,并且人为地给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简单地分成了‘好人’和‘坏人’。

    其实,吵闹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家长不该简单地充当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以及孩子内心想法,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

    3、不让孩子抢玩具

    不少家长害怕孩子间产生冲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宁人地说:“不要抢,我再给你买一件。”家长千万别做“和事佬”,其实这样是扼杀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次机会。孩子或许就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领悟到怎么才能与人沟通,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进行交流和相互交往,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宝宝在小群体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伙伴们相处得很好,而有些宝宝不仅不能适应,反而会郁郁不乐,这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要适时加以引导,让宝宝快乐、自如地处理这些关系。

    宝宝不仅要敢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往,还要会与人交往。在这一点上,父母对宝宝的教育方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民主型的,尊重宝宝,有关宝宝的事情要和他商量,听听宝宝的想法,即使只是一个形式,也能让宝宝感觉到大人与小孩是平等的,遇到事情应该互相商量。

    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会不利于他们融入集体,和其他孩子产生距离感。其实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我空间、尊重孩子,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培养性格开朗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亲友的孩子抢玩具,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qi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