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形,气,精的阴阳互用关系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3.1 本文论述了食物进入人体后,味,形,气,精等物质转化的全部过程。用以说明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后世精,气互根的理论即源于此。
23.2 气,体内流动的精微物质及其功能。气轻清无形,故属阳。味,指的一切饮食物,味重浊有形,故属阴。归,指的转属于彼的意思,这里作滋养,生成解释。味归形,形归气。说饮食五味能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存,有赖于气的充养。气归精,精归化。说人体之气能化生阴精,而阴精有为人体的气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精食气,形食味,阴精的产生,依赖气的生化,形体的生长,依赖饮食五味的营养。味伤形,如果饮食不节,反而伤害形体。气伤精,阳气国语亢盛,反而耗伤阴精。
临证意义
本文论述味,形,气,精的相互关系。可归纳为两方面:
第一是味与形,气的关系。
第二是气与形,精的关系。
- 壮火,少火与元气的关系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4.1 壮火,过于亢盛的阳气。少火,之平和,正常的阳气。食气,之对气的损耗。少火养气。
- 脉象的阴阳类别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素问-阴阳别论》
25.1 此文是对脉象的阴阳属性的分类,也是脉诊的纲领。
25.2 阳,指的阳脉,即有胃气之脉。五,指的五脏,五脏各有其胃气的阳脉。五时各有五脏的正常脉象。即为二十五阳。阴者,无阳之脉,五胃气之脉,称作“真脏”脉。三阳,这里指的阳明胃,三阴,这里指的太阴脾。
25.3 去,从脉的气势来讲,有余脉波的起伏,脉来由上而下降至沉部者叫“去”,为阴,由下而上至浮部者叫“至”。为阳。
25.4 从脉的至数来讲,一呼一吸脉来不足四至者为迟,一呼一吸脉波超过五至者为数。迟脉多见于寒症,是气血被抑的反映,故为阴。数脉多见于热症,是血行加速的表现,故为阳。
th.jpeg th.jpeg
- 药物性味的阴阳属性
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6.1 药物具有辛苷酸苦咸五味。气为阳,但是有薄厚之分。痛,指的通利。
26.2 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厚薄轻重之用。
Gmd6yo6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