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待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有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查令十字街84号,有这么一个书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暖。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偶然间因为一年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热播,一个无关风花雪月的情爱故事,两颗被生活琐碎,冷酷现实所胁迫的伤痕累累的的心,因为书信,因为文字,重新变得鲜活温热起来,缘于信的力量,缘于情的力量。
摘抄于附录部分:
《查令十字街84号》这部美好的书,系以1949年至1969年长达廿年流光,往复于美国纽约和这家小书店的来往信函交织而成——住纽约的女剧作家买书,任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负责寻书寄书,原本是再乏味不过的商业往来,但很快的,书籍击败了商业,如约翰·房龙说“一个马槽击败了一个帝国”(当然,在书籍堆栈的基础之上,一开始是汉芙以她莽撞如火的白羊座人热情凿开缺口,尤其她不断寄送鸡蛋、火腿等食物包裹给彼时因战争物资短缺、仰赖配给和黑市的可怜英国人),人的情感、心思乃至于咫尺天涯的友谊开始自由流窜漫溢开来。查令十字街那头,他们全体职员陆续加入(共六名),然后是德尔自己的家人(妻子诺拉和两个女儿),再来还有邻居的刺绣老太太玛丽·博尔顿;至于纽约这边,则先后有舞台剧女演员玛克辛、友人金妮和埃德替代汉芙实地造访“她的书店”,惟遗憾且稍稍戏剧性的是,反倒汉芙本人终究没能在一切落幕之前踩上英国,实践她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街之旅。全书结束于1969年10月德尔大女儿替代父亲的一封回信,德尔本人已于1968年底腹膜炎病逝。
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缘悭一面,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
海莲白羊座特有的热情奔放一次次冲击渗透着弗兰克严谨,绅士般的灵魂,他们是真正有共同语言的,是真正在灵魂上共通的,尽管一生未见,却并不阻碍他们之间的爱情。直到最后弗兰克的最后一封信终于说出了“想念您”,弗兰克的妻子也在信中说“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
书友如是说:我仔细看了每封信的落款时间,连续的两封信时间来回算起来最短十几天,最长长达好几年,而大多时间间隔为几个月居多。
老实说,如今看起来,当真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什么都要求“快”的时代。素未谋面的两个人,仅仅凭借书信,竟能产生如此真挚的感情。与如今相比,几个月的不联系足以让一段感情消退暗淡,因此我们时刻保持在线,生怕错过好友的任何消息,生怕几日的消失导致朋友圈的消散。
是时代变了,也是人变了。那时候的人们,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想着扩大自己的人脉,没有那么多功利之心,揣着自己的小心思去结交,去称兄道弟,去闺蜜成群。带着不同的面具,去应付不同的场合。可是你能说现在的人们错了吗?也没有,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噢,不,是生存。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那时候什么都慢,车慢,马慢,邮件慢,一生只够爱那一人。可是现在什么都快了,车快,走路快,时间快,就连感情似乎都变成了速食食品,爱情变得更像快餐。还有多少人能够,多少人愿意,抛开手机,抛开电子产品,沉下心来,坐在书桌前,调整好情绪,翻来信纸,拾起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缓缓的为另一个人写一封认真的信呢?不要快,要慢慢的,慢慢的,缓缓的,轻轻的,书写着自己的心绪,像是与自己的对话,像是与他人的倾诉,只要让自己感到平和愉快就好。
我自己以为,手写的书信永远要比所有的电子版,所有的印刷版来的更有感觉,更有意味。虽然这两年来写的少了,但还是会写,没有什么比文字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喜欢深夜,万籁俱寂时,全世界都安静时,只有我一人,笔尖轻触纸面,继而文思泉涌,一泻千里,末了,笔停,舒一口气,嘴角微扬,满足的进入梦乡。
那么你呢,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想要一起写信吗?
2017.06.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