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上了三天的课,一直想分享一下我的体验和感受,今天我大慨理了一下,聊一聊在课程中活动和各种活动中的感受到了人生百态!
经常谈到觉察这个词,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理解究竟什么叫“觉察”,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感受到了自己经常出现的觉察。它是一种对感受的觉知力,就是在自己有感受的过程中,可以跳出来看到自己感受的这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短板,从而调整改变。
如在第二天老师有邀请做个案(让老师帮助自己颇析问题深层次原因)的环节里面,我曾经是举起手想去做个案。但是看到很多人举手的时候,我就有退缩,也有庆幸,甚至还有想着自己上了那么多课,把机会留给别人吧。其实我就知道,从内心我是不太愿意去做的,这里面有感觉是自己不愿意去凑这个热闹,也还有自己内心隐隐的对权威的恐惧。
这就是跳出这个感受来看到自己的感受,就是“觉察”,说简单很简单,说不容易也很难。
觉察后过后的就是如何改变,它需要看到和清理自身的负荷,和过后刻意的练习组成。
看到过后的刻意练习,我也在后面老师推课的过程中,我就鼓起勇气走上台过,原因是因为当时看到没有几个人走上去。所以上台一,是给自己挑战、二,也有想着给老师一些面子(或许是自己想多了)。我走上去后就看到自己内心五味杂陈,甚至马上就有想逃下来的感觉。
但是,看到自己的这种抗拒后,我想着这就是给自己一种勇气和刻意练习。所以直视这种感觉再配合老师过后,就比较平静了,虽然我也没做什么,但是在自己内心深处还是给自己点赞的。因为我知道在克服自己的那种不愿意过程中,改变就在这种有意识状态下发生!
说一下两个课程中我比较有感觉体验吧。
一个比较强烈的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对面有一个学员扮演的小孩。当面对蹲在地上那个小小的孩子时,我情绪一下就出来。
感受到那个孩子其实也没有多少要求,他只是在向我寻求关爱。想到了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却一直各种忙,忙着要赚钱,忙着交际,忙着各种事情,总是忘记那个小小的孩子。其实他也并没有期待我给他多么好的物质条件,只需要爸爸妈妈在伤心孤独的时候给予温柔的陪伴,可是大部分的时候,我总是失去了耐心。
爱是什么?爱是被接纳,被了解,被肯定,被欣赏。孩子是最能用心感受爱的,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那么强,无法把父母辛苦在外面打拼或者强行制定规则,也是对他爱相联系。
当他一次次乞求又得不到爱的时候,可能随之而来的是隔离冷漠,或者大点就不要爱了,甚至有时候反过来会做大人的父母。可悲之极!
我的儿子就是在我一次次的屏蔽他的感受过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基本不和我说什么心里话。直到这一年多在我的不断付出过后,才有了他缓慢的敞开。
另外还有一个宽恕的一个环节,和我搭档的是一个女生,但是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眼前一下子就浮现了出我父亲的形象,然后童年的记忆一幕幕的出现
想到他干活很辛苦时,或者在外面没有受到尊重时,就喜欢把情绪发泄到我们身上。想到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他说起和同学的相处困难,希望他帮忙调解,得到的却是父亲横加指责和怒吼,从此关闭心门……
回到那个小女孩时无助的自己,眼泪不停的流下来,然后抱头大哭。但是泪水过后再次站起来,慢慢的走向“父亲”,却发现他一直在原地,那个倔强的老人始终那样的看着我,他也眼含泪水。
我大喊一声“爸爸”,被泪水清洗过的后的内心,突然看到了父亲把年幼的我背在肩头的情形,看到了十岁生日时,父亲组织全家给我唱生日祝福歌的情形。那一刻我明白,我们太容易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坏”,而忽略了这一路走来却还有那么多的好,我总是在选择性的忘记,多么的自私啊~
跑过去紧紧的抱住了父亲,请他原谅这么多年来我的不懂事。虽已经年过不惑,却还是用几岁孩子般的心态在和他对抗。
很多的时候其实,自己内心深处明明知道需要原谅,而时不时的却总有怨恨上来,最后却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这些如不是这一年多来在课堂不断的看见与理清,我可能一直会在头脑认为的孝顺与心中隐隐的不舒服中一直纠结。
这时我特别感谢那个爱学习的自己,也感谢老师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缩短了我的学习历程。这也是课堂体现的魅力所在。
最后的一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这几天一起学习过的老师或同学表示感谢,我走到了好几个老师和同学中间,对他们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当我双手合十,鞠躬弯腰到90度以下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从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感动,让我感受到自己是如此的自由,感受到每一次的相聚和分离都是如此的珍贵,那一刻,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与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