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心态的三个“思想框框”

作者: 邵真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21:17 被阅读0次

    (22年度写作营第58篇1203字,累计92420字)

    我们经常说心态的力量。那么“心态”是什么,她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心态”就是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他对自己世界中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的这个世界中都有很多很多的事物。

    因此,我们就会对不同事物之间也有一套不同的看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看法集合起来,便是这个人对他自己的世界的一份总的看法,也就是他的心态。

    但是问题是,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之间未必一定可以完满契合的。当这些看法持续出现矛盾,又不能调和好、统一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就会是消极的。

    而能把这些矛盾化解了,并让他们之间形成紧密地连接以互相支持,那么无疑这个人内心就是轻松与愉悦的,其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也便是积极和主动的,就能够给这个人带来人生的进步。

    例如,一个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是他的妈妈有时候认为他很聪明,但有时候又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周围的人也是有说他聪明的,也有说他不聪明的。

    如果这个人一直纠结于聪明与不聪明中而产生矛盾,那么这个人的人生会是什么样你就可想而知。

    调整一个人心态中的矛盾,也就是调整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就是关键。

    就是说这个人无论是接受自己是个聪明人、或是接受自己是一个愚钝的人,再或者其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认为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是很聪明的,但是在某一些方面的表现又是非常愚钝的,那么这个人的内心就是和谐与统一的。

    就是说我们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看法”与“做法”并不相同。

    “做法”由“看法”所驱动。

    “看法”是思想上的“感知模式”,就像一件实物如面包,在我们脑子里存在的“感知模式”建立于它的形状(视觉)、香味(嗅觉)、甜味(味觉)、在口中咀嚼和在胃中的感觉(本体感觉)。

    对于非实物的人生经验,我们亦有“感知模式”,以便在同一个情况出现时我们都会采用同一的行为模式(事实上,“行为模式”精细点说,应是“决定行为的思维过程”的意义。)

    例如“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你的内心里是有一份“感知模式”的。因此你在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你对他的行为会与对其他人稍有不同。

    除非发生了什么不同的事件而让你对他的“感知模式”有所改变,否则每次见到他你都会有差不多同样的行为模式。

    由此我们可以说:

    1、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控制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2、除非改变思想上的“感知模式”,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难以改变。

    3、当在某一类事情上的行为模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们就需要这个人对自己“感知模式”的影响,以改变对这个人的感知模式。

    很多人在今天的环境里对发生的事情感到不顺心、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愤慨、内疚、无奈,甚至厌恶生活的感觉。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所控制的行为模式得不出效果,需要改变的“感知模式”,也就是日常口边挂着的“思想框框”了。

    而最妨碍我们调整心态的三个“思想框框“是:“应该如此”、“托付心态”和“没有办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响我们心态的三个“思想框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lx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