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对官兵提出了管理,用人,作战的行为品德。
处下,不争是老子的核心准则,而在军队里的管理,用人,作战等方面,一样要采取谦虚处后的原则。
真正会作战,会胜人的军队,不是盛气凌人、勇猛激进、怒气冲天的人,相反,是柔弱的,平和的,不与人正面冲突的,也不必自己出力的人。
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最高明的战术,就是最高的品德。
真正会用人者,不是以强权制人、管人,而是充分尊重人、信任人、包容人,谦下待人,使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上不费力,下不逆反。这样上下和谐,团队的战斗力无限。
继续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用兵有言:
带兵的人以前说过: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为主:主动进攻。为客:被动退守。
我不敢主动出击,而宁愿防守;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这就是说,虽有出动却又没出动似的;虽举起臂膀却又没举似的,虽面临敌人却又没有敌人似的,虽手拿兵器却又跟没拿似的。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会丧失“三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抗兵相若:两军相当,势均力敌。
哀者:仁慈之兵,心存忧患时刻准备之兵。
所以在两军势均力敌时,哀兵必胜。就是仁慈,处后之兵。
这章接上章意思,也是提出军队用兵要“善下”,“处后”的准则,即“不争之德”。
老子在这两章中表明了他的反战思想。老子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在不得已而卷入战争时,应“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他的以上观点,不能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来看,而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大局,即“顺大道”。
一般军事理论所说进攻、阵地、指挥、兵器等等,老子都表示反对,因此他也是以军事作为话题,来进一步阐述天地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