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旅行凭感觉的人,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景点,所以总被旅游达人们认定是个肤浅的人。
即使从大学开始走了很多城市,有些园林城市还有老师讲解景点,但还是难逃顽劣的恶性,精力都用到吃吃吃买买买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岁数大了的原因,居然开始对历史的东西感兴趣,比方说会喜欢听人讲历史,正史野史都能听两耳朵,也会试图去感受名胜古迹里厚重的历史。
偶然间看到别人推荐法海寺里面美轮美奂的壁画,据说打着手电看壁画特有Feel,能体会到电影「英国病人」中男女主打手电筒看壁画的感觉,让人十分神往,当下便决定周末走一趟。
法海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内壁画是我国现存的最完好而鲜明的明代壁画,在中国乃至世界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寺内的殿堂形制布局是由汉藏两族僧俗官员共同设计,所以佛像设置、殿堂陈设、壁画内容以及钟鸣碑文等处都体现了显密兼容的理念,这在北京寺院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法海寺沿主体中轴线有四进院落,依山势逐层升高,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藏经阁。两侧对称建有钟鼓二楼、伽兰堂、祖师殿、方丈殿与选佛场以及廊芜、配殿等。
据说寺院的等级颇高,自有一派皇家气势,寺庙不大,沿着中轴线很快就能参观完毕。因为每进院落都有地势升高,通过比较陡峭的楼梯来连接,走起来还是比较有挑战的。
第一进院落中的天王殿 第二进院落中的大雄宝殿,壁画绘制其中,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大殿。 第三进院落中的药师殿,殿内有仿真壁画,可拍照。 第四进院落中的藏经阁。法海寺的「五绝」十分出名,分别是:壁画、曼陀罗藻井、千年白皮松、梵文经咒佛钟和寺前的四柏一孔桥。
五绝之一-明代重彩壁画
来法海寺的人,大多是奔着明代工笔重彩的壁画来的。
壁画被珍藏于大雄宝殿内,为保护壁画,大殿的所有窗户都被钉死,大门只有参观者进场时会打开,其余时间是锁住的。凭票进入大殿,进入前讲解员会一再提醒「殿内不能拍照」。
大殿内,黑漆马虎的一片,参观壁画需要拿着手电筒观看,黑暗中一束束的灯光打到壁画上,特别有感觉,可惜我们是周末去的人比较多,如果平日可能效果更好。
手电筒有黄色光的和白光的,据讲解员说黄光看的壁画更接近本色,呈现出其鲜艳的色彩,白光更适合观看水月观音像的薄纱,可以更完美地呈现纱中的六瓣花的细致纹路。
讲解员首先会对殿内的壁画做整体的介绍:
壁画位于大殿四周墙壁上,共有10铺,236.7平方米,壁画为工笔重彩卷轴画法,所绘全部是佛教内容,有祥云图,佛众赴会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共绘有11人物及山水祥云,动物花卉等。
三世佛后面为《祥云图》,每铺高4.5米,共60.75平方米,整铺壁画构图完整,气魄宏伟。
东西两壁为《佛众赴会图》,高3.2米,各长11米,共70.4平方米,内容为佛众菩萨讲经说法,赴会参禅的场面,东西壁为对称画法,各绘有飞天四菩萨,五方佛、六观音。
扇面墙背后为《三大士图》,每铺高4.5米,宽4.5米,共60.75平方米,水月观音居中,两侧右为文殊菩萨,左为普贤菩萨。
后墙壁两侧的为《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高3.2米,各长7米,共44.8平方米,内容为帝释梵天为首的二十诸天礼佛护法的行进场面,凡是头上有光环的为一诸天神,共绘有二十诸天及侍从36人物。
法海寺壁画基本用单线平涂法,线描手法多样,铁线描和游丝描相结合,也用行云流水描和钉头鼠尾描,与山西永乐宫的线描相比,稍细,但以圆润柔劲见长,尤其是长带和飘带,更是如此。有的人物披肩的飘带虽长达数尺,亦能一笔画到底,随风卷舒、屈曲转反、变化万端,有吴带当风的神韵。
用色以朱砂、石青、石黄为主,沿用重色方法,服饰、兵器上大量使用描金和沥粉贴金,以及使用多层叠晕和烘染的手法,金碧辉煌,富丽华贵。
现场看壁画时感觉很震撼,可是由于对壁画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讲解员讲解的内容很难全部理解,回家后仔细回味了几遍,才真正了解壁画所绘内容及其独到之处。
壁画讲述的内容挺多的,我挑几个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或场景来介绍下。
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是法海寺壁画的代表作,水中月虚无实体,法中月表示的是虚空之法,显示了诸天无实体的意境。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当属观音肩头垂下来的薄纱了,它细如蛛丝,薄如蝉翼,上面的绣着满满的六角花,每朵花由四十八条线刻画而成,每一条都细致入微,据专家说这条薄纱是中国壁画史上面积最大的纱。
(真品是不允许拍照的,文中所有壁画均为本人拍摄药师殿内的仿真壁画)
画右下角的人物为散财童子,人物勾画十分细,近距离看眉毛都是一根根的,看他双手朝上、屈身恭敬,一副虚心求学的姿态,脚丫婴儿肥、胳膊胖如藕节,裙摆和铃铛有叮咚作响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
水月观音的坐骑金毛犼,平面画生生画出了立体的感觉,其毛发的墨线间都填有金线。据说,这是十八描在动物身上体现的最为全面的一个。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下面铺一本经书,手里拿一莲花,代表清净智慧。其衣服的画工极其复杂,比如衣服边的祥云,是经过几十遍的叠韵烘染做出的颜色渐变过程,祥云的边上又勾了一层边,以突显祥云的立体感。
左下角是普贤的坐骑六牙白象,六牙代表的是六度,白象是古印度圣洁的代表。
大象被画活了的细节体现在:它的两只眼睛在流眼泪,据说是白象在听菩萨讲经说法,被感动哭了;鼻子前面有喘息的气流,鼻子里有鼻毛。通过战笔描画出了白象的肉墩墩,左边绘画粗狂,右边薄线很细,白描能做到如此技法相当不错。
帝释天
众天之首帝释天,人物勾画得雍容华贵、宽衣大袖,明仿唐的圆润丰满一览无余。另外人物还体现了壁画的另一个特点:法海寺的壁画融入儒释道文化之外,还代表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看天界领导帝释天身边的这几位人物,一位打着伞盖,意为“撑”,另一位捧着花瓶,意为“捧”,后面那位托着盘子,意为“托”。仔细想想,这与现代官场是不是有点相似?
辩才天
被狮子、豹子、狐狸围绕的八臂菩萨装是辩才天,是主智慧福德的天神。辩才天的前面是狮子,后面是豹子,这也是有讲究的,暗含:人世间的因果关系是前面施舍,后面才有果报的意思。还有一个动物是狐狸,耳朵里的红色毛细血管都能清晰可见。
几个细节
萱草科的两朵小花-忘忧草,刻画精美得犹如从墙里往外长的,即使在宣纸上也难以画成这样的程度。花旁边的竹篱是由白色的矿物质染料,在不干的时候点墨形成自然晕染的效果。
绘画中的荷花通常都是三株或六株,这与道家的“三合六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荷花头红的重量感,以及里面的叶脉都表现条条分明。
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两个武将身上铠甲的堆金纹饰的金属感十分明显,但仔细看堆金的纹饰还是各具特色。
五绝之二-曼陀罗藻井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室内顶棚上的一种装饰处理,顶部为穹窿状的天花,印饰以花纹、雕刻和彩画,故名藻井。法海寺的曼陀罗藻井是现存的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
曼陀罗藻井位于大雄宝殿内,三世佛的头顶上方,每一尊佛头顶与之对应的是本尊版的藻井:中央藻井顶部绘制毗卢遮那佛曼陀罗,东边藻井绘药师佛曼陀罗,西边藻井绘弥陀佛曼陀罗。藻井上面的圆形叫天圆,下面的方形叫地方,天圆到地方通高一米,分作三层,层层上收。八层斗拱小木块都是贴金的,个个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五绝之三-千年白皮松
大雄宝殿前有两株古白皮松,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堪称活着的“文物”。西边一株树干周长5.56米,东边一株树干周长4.22米。两株古松高近百尺,挺拔伟岸,雄峙一方,枝分三杈,颇有银龙飞天之势,仿佛两个卫士,守卫着大雄宝殿。
五绝之四-梵文经咒佛钟
佛钟铸造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交龙纽,高1.75米,外沿口径1.21米,唇厚9.5厘米,重1068公斤,是用泥范青铜精铸而成,造型浑圆厚实、凝重大方。
有网友对佛钟进行了做了如下研究,十分详尽:
钟呈正圆形,钟体修长,钟口外张,呈喇叭状。钟顶部钟钮铸有一对栩栩如生的蒲牢(传说蒲牢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天性好鸣,被吕洞宾施道术定在了钟钮上,终年与钟声相伴),它们两尾交缠、相背成趣,浑然一体,一副叱咤风云、力拔千钧的样子。在两只蒲牢的四爪之下,20片菩提树叶环绕成花环,如伞如盖,其下铸有20尊佛菩萨的名号。菩提树叶下为十二圈用汉文题名的梵文偈咒真言,铸有梵文1500字、汉文偈咒题名25组、助缘人名单1154人。铸字共约3400个。字形工整端正、遒劲古朴,清晰可辨。
钟腰饰以两条环带,以圆体弦纹相隔,铭文“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1447)四月吉日铸造”。钟下部是海浪纹线,象征着普渡助缘人脱离苦海;海浪纹下是莲花瓣裙钟口,象征着佛众菩萨普渡众生一尘不染。钟体内壁刻有汉文题名的梵文经咒共计十八圈,系《金刚经》和《法华经》两部共约2070字。钟口最下一圈是藏文的六字真言,在钟的唇口内壁还铸有八卦卦符,在佛钟上出现道教符号,是中国释道融合的极好佐证。整座佛钟造型生动,古朴典雅,极具历史价值。
五绝之五-四柏一孔桥
四柏一孔桥虽然是法海寺的五绝之一,但桥不是在寺内而是在来法海寺的路上,距离寺门口约100米处,开始不知道桥不在寺内,我们绕着法海寺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最后问了寺内的工作人员才知道是在寺外。
桥长5米,宽3米,石板桥面,没有护栏,没有桥墩,因桥的东西两侧对称地长有四棵柏树,以树根为桥面之依托,故而得名。桥面中腰拱起,拱高约1米,如飞虹垂地,桥形又像罗锅儿,因此当地人称“罗锅儿桥”,后来因人马车辆行走不便,被改为平桥。
来法海寺参观的小朋友挺多的,稍大点的自己进去都能静静地自己欣赏壁画了,我觉得小时候多来这种历史遗迹看看历史文物,听听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特别好的文化启蒙。
参观完法海寺,如果精力还不错的话,可以继续往上爬山,天不错的时候,好多人周末会去那边爬山。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法海寺并不是特别热门的景点,附近餐饮等配套服务不发达,虽然路上有不少沿街小店,但条件较差,卖东西的商店不多,想买点吃点不容易,所以想去法海寺,最好自带吃的和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