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归来,桃花开尽,
幸还寻得清幽。
画栋珠帘半,
几处玉箫声,吹落心秋。
记得当年游。
有多时、缱绻歌柔。
叹而今重到,
依然风景,飘渺扬州。
有百千怅惘、随纤柳,
断桥流水远,烟雨悠悠。
芳草连天际,
绿阴如海底,几许凝眸。
难忆旧家池,
但唯闻、杜宇啼休。
谩凭高极目,
斜照孤芳,明月西楼。
《过秦楼》依韵李甲,双调一百零九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四平韵:
卖酒垆边,寻芳原上,
乱花飞絮悠悠。
已蝶稀莺散,
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
漫道莫忘忧。
也徒将、酒解闲愁。
正江南春尽,
行人千里,苹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侣,
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
当暖风迟景,
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
谁信盛狂中,
有离情、忽到心头。
向尊前拟问,
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Ps:古诗词创作就如同“绣花”,诗词格律就好比描好的框架,我们只需要踩上韵律节奏锦上添花就可以了。
我们大都是从模仿先贤开始的。然而一开始照猫画虎,可是画皮画虎难画骨,这当然需要无数次的历练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少人是用新韵来创作古诗词的,毕竟新韵跟现在的发音差不多,而古韵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都有变化,跟现在的读音存在差异。所以从新韵入手就不会令人产生畏难情绪。但我认为入门之后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古韵知识,不然会造成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作品有篇无句,或者有句无篇,读者看后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很正常,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古诗中很多金句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格律只是敲门砖,但我们也不要沦为格律机器人。诗词伯乐说格律的最高境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练习之后,不经意间写出的句子竟然合乎格律。这就说明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会写律诗的人填词比较容易上路,会填词的人却不一定会写律诗。
“等句”的齐整和“不等句”的参差在于两者之间的混搭。所以古诗词创作中不要忽略了“建筑美”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
借用诗词伯乐的话:靠谱不一定是好词,但好词一定靠谱。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精进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