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爱看书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 无为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21:44 被阅读166次

周末去找一帮旧同事聊天,天南地北聊到最后,不知道怎么聊到孩子看书的事上面去了,诗诗喜忧参半的问大伙:“我做错了什么?我儿子在图书馆借了这么一本书给我。”说完从桌面拿了一本《2年级家长必读》给我们看。

一帮人哄堂大笑,纷纷笑话她:“你儿子在教你怎么做妈妈啊!”诗诗沮丧的坐在那里,任他们开涮,当时场面闹哄哄的,我也没吭声,笑眯眯的拿起那本书,翻看了一下,却瞥见了桌上放的另外一本书《简·爱》。

我询问诗诗:“这书是你在看吗?”诗诗摇摇头:“是我儿子的。”我吃惊的瞪大的双眼:“你儿子的?哇塞!几年级了?”。

早知道诗诗儿子喜欢看书,却没想到已经开始看世界名著了,小家伙才二年级啊,要知道很多成人连《简·爱》的名字都没听过呢。

我心里立马升起一份不一样的欢喜,若我与他见面,定会带着成人的尊重与他交谈,绝不会仅仅当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孩童。

所以我相信,他给诗诗推荐书,是推心置腹的与妈妈分享自己灵魂深处的碰撞,他在邀请妈妈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出这么理智大气的事来。

一个孩子在他世界观还没有定型之前,看书能让他更精准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些困惑可能父母都不能给他答案,而书里则能让他找到归路。

最近在看《杀死一只知更鸟》,有读者写书评说真遗憾没在青少年时期就读到这本书,不然情商会高太多倍。

我看的泪流满面,我的青春也是如此,我用最坚硬的姿态与这世界对碰,撞的头破血流,因为没人告诉我,柔软也可以强而有力。

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他未来得路不会太难走。

我的表姐就是一个从小到大都爱看书的人,从李清照到鱼玄机,从张爱玲到三毛,从四大名著到世界名著,无不涉猎,连《傲慢与偏见》都有好几个版本,家里的有三个落地大书架,整天愁的是没地方放新买的书。

小时候整天除了学习就是看书,长大了找了个老公也是中文系的,两人聊天都是诗里出来的段子,我们完全插不上话,他们的儿子四岁多时就已经开始像模像样的作诗了。

一家人出去旅游,一般人最多是做本相册,表姐不一样,她把照片洗出来,给儿子手写一本游记,记录旅行中的种种趣事,以及见闻感想。

表姐打算每次旅行都做这么一本游记,到儿子18岁时作为成人礼送给儿子。

爱看书的人连简单的日子都过得那么的诗情画意。

前几天有朋友说,过年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到家里面来玩,其中的两个朋友就聊天喝酒喝大了,就打起来了,其中一个伤势还挺严重,去了医院,朋友说大过年的,搞得挺心塞的。

是的,不少人喝了点酒,就喜欢吹牛,旁人听不下去了,就容易打起来,古代文人也喜欢喝酒,但是人家喝酒就文雅多了。

古人喝酒讲究行酒令,他们在筹子上刻上诗、词、文,然后再由这些诗、词、文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然后大家来抽筹子,抽到哪个就按照上面的规定来做。又或者即兴作诗,亦或对对子。

都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看未必,只要多看书,再无趣的灵魂终有一日也能光芒万丈。

爱看书的人往往能学会独处,倾听自己的声音,一个人也可以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享受独处,享受平静,不再害怕孤独。

爱读书的人往往更加正派,不会阿谀谄媚,也不会贬低歧视,能用立身处世的宽广胸襟,包容那广阔宇宙的芸芸众生。

爱读书的人往往更能修身养性,能保持内心宁静、安详、平淡,不再执迷于对错与好坏,不会轻易为世俗之事所烦扰。

爱读书的人往往更能约束自己,能重诺守信、言出必行,更加谨慎自律,更加诚实坦荡,更加果敢刚毅,更加从容自信。

//全文完//


往期回顾:

“你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人看?”

高中同学的阴谋

“我真的不想跟家人发脾气,但就是忍不住。”

那些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调皮妈妈:

一个有社交恐惧的成人,

一个比孩子还调皮的妈妈,

一个喜欢心理学和做衣服的中年少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爱看书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lu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