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书法,疏忽大意,应尽量避忌。尤其是篆刻和书刻艺术,应该认真审读设计书稿,避免掉字漏字,坚决不能出现错别字。
前次培训,明宇的作品刻完了才发现,掉了一个浣女的“浣”字。
这次,他把作品带了过来,请汪老师修改处理。大家玩的就是大手笔,汪老师妙手回春,还真把这件问题作品“医”好了,比原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增补的地方就好像是特意的巧妙设计。
无独有偶,上色结束后,我才发现我这次的作品也犯了明宇同样的毛病,掉了一个“入草”的“草”字。而且因板面的限制,没有办法修改。
大家都说没问题,书法作品中掉字漏字是常事,甚至有的书家故意追求残缺美。
可汪老师纠正说:“参加小展没问题,但要想参加国展一定不行,国展评委对作品内容的完整性、文字毛病审读非常严格!”
并告诉我说,没办法修改,只能重做一件。
我也只能接受重做一件的现实。这都是自己没有认真审读设计样稿的恶果,今后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疏忽大意。
同时也意识到,书刻中的错漏和破损是无奈之举,“残缺美”是拯救错漏和破损的托辞借口,不应该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故意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