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根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童年时期重点培养能力,需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了解到这一点,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进行班风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每个班主任,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哪怕做一个路人,也不要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罪人。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认知健康适应 情感饱和适度 意志坚强可控 个性和谐统一 人际关系和谐 杜绝心理异常
多元化鼓励,先远后近 鼓励的方式多样化,物质性 代币性 活动性等等
逐级提要求,先小后大 小要求大改变 设置的要求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体验到成功或者快乐的喜悦感。
以关系保障,先拉后教
给学生面子,让他欠你人情,拉近彼此关系,实施教育影响。
学生教育引导的连续过程
理解(共情) 赞美(激励习惯)承诺(说到做到)强化(鼓励行为)情绪(影响 引导控制情绪 按下暂停键 黄金12秒 不爆发自己的情绪)关系
☞大部分方法我都还是使用到了,只是没有用这些理论把它包装起来。
☞我觉得我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承诺这一链接,没有说到做到,比如说有时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在放学时间也没有完成,我嘴巴上说明天早上就会怎么怎么样。
结果要么就是因为自己第二天的复杂工作耽误的自己也忘记了。
要么就是自己心软,觉得谁谁谁也不容易,其他科目的老师还要找他,他还要回家上第二课堂,让他早点睡觉。
教学工作有时就让古灵精怪的孩子钻了空子,觉得反正老师忙,到时也不记得了,也不会批评我。导致有些教学工作开展的没有那么顺畅。可能无形之中就掉粉了,威信力少了那么丢丢。
虽然他们依旧爱我,喜欢我,因为课堂有趣,空余时间带着一起玩游戏。但那几个孩子对于作业就没那么上紧了。可能我的心软反而是不好的策略。
以后就用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录下来,第二天就去兑现,让孩子也能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