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经济热潮逐步退散,就如同这季节一样,进入寒冬季节,共享经济曾经作为一个现象被国人无比夸大,就如同集体购买国债一样壮观。深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昙花一现的创造、跟风背后的围观和迷失方向的营运。
报成圈就是共享的简单表现
我对共享经济始终有着一种偏见,自出现伊始就对这种营销模式存在抵触心理。共享从好的方面来说,可以有效整合公共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但对于共享背后的资本运作和经营模式却没有一个严格的操作规范,押金成为共享经济背后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谁掌握了押金谁就有发言权,如何合法合理运用公众的钱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先单说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在最初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淬炼,现在存活于世的共享单车也就剩下摩拜,就连当时炙手可热的小黄车ofo也已经掀起了退款热潮。盲目跟风、接着倒闭的背后既有经营模式的原因,也有资金回流太慢的原因。对于押金的使用定位,官方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说法,不能用于二次投资和资本运作,那么这些钱始终是一个死钱,不能产生更多效益。像这种前期完全烧钱式的投资,背后没有实力雄厚的本家当靠山是支撑不了太久的。
曾经辉煌的小黄车无独有偶,共享经济最盛的时候,什么共享厨房、共享公寓等等五花八门的共享模式层出不穷。先不说诸如此类的共享是嚼人味干还是哗众取宠,这样的做法是否考虑到一些基本因素?比如对卫生条件的约束、对安全条件的考虑等等,对于陌生人我们不能怀着完全信任的态度,如何保障在共享过程中每个人合法的权益是应该首先考虑的。简单的模仿造就了市场的一片混乱,乱象的背后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一个事件从发热到冷静下来,大概周期是半年;共享经济也不能脱离这个定律,从热到凉只不过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现在关于共享,大家最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头和回忆,民众的心态趋于正常,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底线。
大趋势需要正确引导仔细回想不到两年的共享经济发展历程,一窝蜂式的凑热闹,只是让几个80后甚至90后成功摇身一变成为合伙人、要么是亿万富翁。单说已经倒闭的共享单车后续如何清理?且不说国人素质还远未达到可以视共享物如己出,单就之前发生的单车被扔进海里、座位被莫名敲掉、再加一道锁等等不良社会作风,就足以证明共享经济的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不是现在的一蹴而就。单车的后续处理需要尽快提上日程,不然单车对于城市公共资源的占用以及杂乱无章的摆放,对于城市形象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当年打着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旗子,现在却成了堵住最后一公里的毒瘤,孰是孰非自有后人评判。
政府的引导和制约其实能够有效抑制一些过激的社会现象,做好调查和评估引导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既能正确让新兴事物健康发展,又能让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无畏浮尘遮望眼,待到幸福开满山,趋利避害才是明智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