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文学家刘伯温写了一部寓言集,叫做《郁离子》。
《郁离子》中有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做瓠里子的人,要乘舟从吴国返回粤地,相国派了一个随从送他,这瓠里子人生地不熟啊,因为要乘坐官船回去,这河面上停了上千条船,难不成一个一个问啊,那多费劲啊。
所以他就好奇的问了一下随从,这么多船,怎么才能辨识哪些是官家的船,哪些是私人拥有的呢?
大家猜怎么着?随从告诉瓠里子,很简单啊,哪些顶篷破陋,船橹断掉,再加上帆布也很破旧的,就是官家的。瓠里子试着问了几个,还真是一问一个准。
这个故事反映出来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大家没有激励去爱护公家的东西。
就像路边那些被损坏的共享单车,没使用多久,一个个歪瓜裂枣的,还有那些共享汽车,也是千疮百孔的。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公地的悲剧,而且一开始还不是由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早在1968年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教授哈丁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公地的悲剧》的论文,他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牧民们共有一片草场,大家都在上面放羊,可是草地的修复能力永远是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羊的数量,所以最终就导致牧民们无处放羊。为什么呢?
因为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逐渐耗尽,而牲畜因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只能挤少量的奶,这时便发生了″公用地悲剧″。
在共享公物时,每个人都追求着各自的最大利益,就不会关心公共物品本身的结果。这就是悲剧的所在。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供应也需要快速增加。然而,过度捕猎和过度捕捞有可能将许多物种推向灭绝。
例如,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过度捕捞导致其种群数量创历史新低,约为其原始种群的3%。这不仅危及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还可能进一步危及海洋生态系统。
″公地悲剧″揭露了人类自私贪婪的一面,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发展,以环境作为牺牲品来从中获取利益。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公地悲剧是因为没有约束,大家都可以使用,人性的自私,占有欲,导致悲剧,所以要有规矩,有管理,会让悲剧有节制。
在你的包里备上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不是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出门,这样可避免拥堵,节假日出门高峰期尽量错锋出行;在服务区接热水最好自己带杯子,既卫生也方便;处理好自己衣服鞋帽和日常用品的新旧更替,积极配合拉圾分类摆放。
为了推动变革和避免公地悲剧,抵制造成所谓伤害的产品或品牌并寻找替代品相当有用。
通过培养更可持续的心态,您可以更好地意识到您的短期选择对您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长期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规定和市场机制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公地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