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良好的同理心
研究发现,好人缘的小朋友同理心发展的都很好。什么是同理心呢?是能够站在他人立场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为何说这是一种能力呢?放弃自己的立场其实是很难的事情。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渐渐懂得,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需要,即使不能够满足,也要保持尊重,这是基于一定的道德发展和人格情操基础上的。
全能感小朋友是如何能够理解这一点呢?0-2岁的小朋友恰恰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有着婴儿般的全能感,以自己的状态去判断别人。当自己饿了的时候,他会说芭比娃娃也饿了;而慢慢地,当发展到4-5岁,走向同伴交往的时候,要放下的就是这种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开始慢慢理解,他不是无所不能的,这个世界也并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放弃了最初的全能幻想,才能慢慢地开始走入其他人。这是小朋友内心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个发展过程也深深地受父母的影响。
孩子是怎样做到敢于为自己的想法发声和坚持立场的呢?
根据多数家长的反映,小朋友多数在两个极端摇摆:要么自我为中心,任性为之,想怎样就怎样;要么是怯懦回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其实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心理学研究将父母的抚养类型分为四种,这四个类型也会教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
1、专制型。父母非常的权威,也很控制,孩子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被决定的状态,极少有自主性。知道自己发声也是不被重视或者被拒绝的,久而久之,慢慢地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可能会是怯懦的性格,或有回避的行为。
2、忽视型。这样的父母表面上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无拘无束,但对孩子正常所经历的情绪情感不关注,孩子在这方面一直是缺失的。甚至有可能一生都要寻找父母关注的目光,具体表现为渴望得到关注。
3、溺爱型。这样的父母仿佛很怕让小孩子生气失望,或者担心自己成为不够好的父母,也或者是对自己曾经的缺失过度补偿,几乎满足孩子所有的合理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可想而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的。
4、民主型。这样的父母界限很清楚,知道什么时候给孩子以关注和积极认可,什么时候要严厉的跟孩子说“不”,因为他们是内在规则清晰的人,这一点也会准确地传达给孩子,孩子会在接纳中树立自信,在明确中清晰自己的界限。
各位家长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分别向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忽视型家庭的孩子、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求助,会收到怎样的回答呢?
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可能会说“我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对不起帮不了你”,也或者“为什么帮助你?给我个理由”。
忽视型家庭的孩子可能会说“你就住在我的床底下,陪我说说话吧”。
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可能会说“嗯,看我心情吧”。
而您的孩子会怎样回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