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击木长歌
前几天发生的“熔炉”事件,到现在已然告一段落,是是非非总归是有了一个结果。长歌君小心翼翼地追了篇热点后,突然发现一部中国版“熔炉”悄然上映。
11月25日晚,第54届金马奖举行盛大颁奖礼,口碑佳作《嘉年华》斩获最佳导演荣誉。
嘉年华,乍一听像是一个具有“光明”属性的标题。实际上,嘉年华(Carnival)早在欧洲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嘉年华的前身是欧美“狂欢节”的英文音译,相当于中国的“庙会”。而电影《嘉年华》英文译为《Angel Wear White》,似乎是以“白色”为主题,象征纯洁、美好的意思。
但奇怪的是,电影《嘉年华》一点也没有“纯”的意思,导演用一种以冷静但不乏力量的叙事,压抑而鲜活的镜头,逼着我们一步步地走近社会的真实,揭示我们不愿相信的社会真相。事实上,与其说《嘉年华》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他是一部真实的记录片。
婚纱背景下穿白色校服的小文
逃亡中穿白裙的小米
一袭白色衬衫的女律师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6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引起老师和家长极度恐慌,这6名小学女生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及万宁市一政府单位职员冯小松带走开房。
万宁性侵案发生后第三天,孩子的家长和警方带着孩子到万宁人民医院进行了法医鉴定。在这次检测中,孩子父母被告知:孩子被强奸。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当地警方就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再次来医院进行检测,这一次的报告结果为【处女膜完整】。
影片中,小文在被性侵后肚子疼,而同样被性侵的小新找同学要了两粒止痛片来吃。
那个用孤傲来掩饰自己弱小的小米,在现实面前被打地遍体鳞伤,最终不得不向命运屈服。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母亲的不是反抗和保护,而是歇斯底里地把所有错误推给孩子,来麻痹自己自以为无能为力的“小心脏”。
社会舆论,仿佛更倾向于强者,而非弱者,议论者们的话语都是:
“判了又能怎样,咱们孩子这辈子都要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他那天确实是喝多了,一时糊涂,现在也特别的后悔”
似乎,我们害怕的不是孩子的未来,不是孩子以后生活的状况,不是还会不会有孩子受到这样的伤害,而是那些对我们无关痛痒说三道四的言论,那些只要不在乎就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生活的闲言碎语···
于是,小文将自己剪成了短发。
小米不得不接受出卖肉体的现实。
《北京折叠》里说: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
影片最后,就像绞肉机一般,把我们以为“光明”的结尾,绞地一团粉碎。白色,象征纯洁的白色,最终也没能救下被现实“玷污”的孩子。反讽中,也是在警示我们,孩子是纯洁的,要给他们憧憬美好的希望和未来。
虽然《嘉年华》可能并没有《熔炉》讲述的那么深刻,影响也没有那么深远。但起码,在舆论战争打的背后,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北京折叠》折叠的是阶级,《嘉年华》搅碎的是人性!
网友评论